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抗 風 濕 藥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會引致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失去功能。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保護身體免被各樣外來
生物入侵,但當該系統錯誤地轉為攻擊自己的組織滑膜(包圍關節外面的薄膜),便會引起發炎,造成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徵狀包括滑膜微熱、發紅、腫脹和疼痛。

在已發展國家,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大約0.5%1%的成年人口。該病在香港不太普遍,據報患病率為0.35%。雖然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在任何年齡出現,但患者通常在40歲後發病,且多見於女性。

隨着類風濕關節炎惡化,發炎的滑膜會侵入和破壞關節內的軟骨和骨。支撐和穩定關節的肌肉、韌帶和肌腱會因此變弱,繼而無法正常運作,引致疼痛和關節損傷。

雖然任何滑液關節都可受類風濕關節炎影響,但一般受影響的為手腳的細小關節,且通常左右兩邊同樣發病,對稱呈現病徵。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影響整個身體,包括心臟、肺部和眼睛。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程度可由輕微至嚴重不等,因人而異。有些患者病情較輕或較溫和,偶然出現惡化徵狀(稱為急性發作)。病情較嚴重者,大部分時間徵狀活躍,且持續多年,甚或終生。隨着時間過去,類風濕關節炎可導致關節變形和移位。
 

返回最頂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該病有許多治療方法。治療的目標是紓緩
痛楚,減輕發炎,減緩或制止關節損傷,
以及改善患者的自在感和處理日常活動的
能力。

 
過去多年,治療取向首先是紓緩痛楚,只有當病情惡化時,才處方藥力較強的藥物。近幾十年,這個取向已有所轉變,這是由於研究顯示,早期治療如使用藥力較強的藥物,同時使用藥物組合而非單一藥物,在減少或預防關節損傷方面,可能更有成效。關節損傷會在發病初期出現,情況已不能逆轉,因此快速診斷和及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至為關鍵。
 

返回最頂

 
 

抗風濕藥

 
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包括:  
       
1. 用於減慢病情的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例子: 羥氯喹藉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活動和控制發炎情況,從而發揮作用;  
     
例子: 甲氨蝶呤藉改變人體的防禦功能,以制止或減輕發炎,從而發揮作用;  
     
例子: 柳氮磺吡啶抑制免疫系統對類風濕關節炎的過度活動;  
   
例子: 來氟米特減少生產負責發炎的免疫細胞"淋巴細胞",以減輕發炎;
   
例子: 硫唑嘌呤有助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活動,藉限制發炎而幫助減輕疼痛和腫脹;
   
例子: 環孢菌素A (環孢菌素) 有助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活動,藉限制發炎而幫助減輕疼痛和腫脹。
   
2. 生物性緩解病情抗風濕藥是基因工程藥物,通過中斷驅動發炎反應的連串步驟,有助減輕關節發炎和對關節結構的損害。這類藥物可用於病情較嚴重的患者。
   
例子: 腫瘤壞死因子α阻斷劑(例如依那西普、因福利美、阿達木單抗)。腫瘤壞死因子α屬細胞活素類,是身體發炎期間釋放的物質。腫瘤壞死因子α阻斷劑是一種蛋白質,為阻斷腫瘤壞死因子這種化學信使的活動而配製。通過阻斷腫瘤壞死因子,可減輕發炎和病症其他徵狀;
   
例子: 介白素6抑制劑 (例如托珠單抗) 。托珠單抗是一種單克隆抗體,為附連至體內信使分子或“細胞因子”(名介白素6)的受體而配製。該信使參與導致發炎的過程,而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會發現大量該種信使。通過制止介白素6附連至其受體,托珠單抗減輕發炎及該病的其他徵狀;
   
例子:  共同刺激阻斷劑(例如阿巴西普)。阿巴西普是一種蛋白質,為抑制"T細胞"的活動而配製,而"T細胞"則是參與引致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系統細胞;
   
例子: 利妥昔單抗減低B淋巴細胞的數量,該種細胞是負責引起發炎和對抗感染的一種白血細胞。當利妥昔單抗(一種單克隆抗體) 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它附連於B淋巴細胞的CD20表面抗原,令B淋巴細胞死亡,有助減輕發炎。
   
3. JAK激酶抑制劑(例如托法替布)。這是一種免疫抑制劑(降低免疫系統活動的藥物),通過阻斷稱為JAK激酶的酶行動,從而發揮作用。這些酶在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發炎和關節破壞的過程中,擔當重要角色。通過阻斷這些酶,托法替布預期可減輕發炎及該病的其他徵狀。
 
4. 皮質類固醇(例如潑尼松龍)用於治理近期急性發病或既有病症,以迅速減輕發炎。如欲得知更多有關口服皮質類固醇的資訊,請參閱
http://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2.html
 
5. 止痛藥(例如對乙醯氨基酚、可待因及複方製劑)和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萘普生、雙氯芬酸),包括環氧合酶-2(COX-2)抑制劑(例如塞來考昔、依托考昔),均用於控制疼痛及減輕發炎。如欲得知更多有關止痛藥和非類固醇消炎藥的資訊,請參閱相關連結。
http://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16.html
http://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3.html
   
上述所有具名藥物均已在香港註冊,大多數以口服劑型供應,有些藥物(例如生物性緩解病情抗風濕藥)則只有注射/輸注劑型。緩解病情抗風濕藥、JAK激酶抑制劑、皮質類固醇、大多數非類固醇消炎藥,以及含可待因的止痛藥,均屬處方藥物,而對乙醯氨基酚則屬非處方藥物。
 

返回最頂

 
 

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抗風濕藥
 
常見副作用
 
注意事項
 
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1. 羥氯喹   腸胃不適、頭痛和皮膚反應(出疹、痕癢) 。
  • 曾對羥氯喹或其他類似藥物出現過敏反應的患者不應服用。
  • 有影響視網膜、眼睛內部或改變眼睛顏色的眼部毛病的患者不應服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中度至嚴重肝功能受損患者慎用。
  • 如察覺以下情況,應請教醫生:眼部毛病、肌肉無力、嚴重皮膚反應、肝臟毛病病徵(眼睛/皮膚發黃)或血糖水平下降。
 2. 甲氨蝶呤   黏膜炎、口部腫脹、噁心和嘔吐/腹部不適、厭食症(飲食失調)、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症)、肝臟受損、肝酵素提升、腎衰竭、肺部反應(例如持續咳嗽或出現氣促)、頭痛、頭暈、疲倦、糞便稀爛和皮膚出現紅疹。
  • 處於感染活躍期和免疫力缺乏症患者不應服用。
  • 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和嚴重血液毛病的患者、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避免服用阻止製造葉酸的抗生素(例如複方磺胺甲惡唑)。
  • 如察覺以下情況,應請教醫生:嚴重皮疹導致水疱、持續咳嗽、呼吸疼痛或困難,甚或變成氣喘(可能因肺積水所致)、出現皮疹和發熱,同時腺體腫脹(過敏反應) 、感染病徵等。
 3. 柳氮磺吡啶   消化不良、胃灼熱、噁心(感到不適)、咳嗽、難以入睡、暈眩、發熱、血科疾病、蛋白尿、耳鳴、口腔炎、味覺改變和皮膚痕癢。
  • 嚴重腎功能受損患者避免服用。
  • 卟啉症 (罕見的血色素失調)、哮喘、缺乏稱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的酵素、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患者慎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慎用。
  • 曾對水楊酸鹽或磺酰胺過敏的患者不應服用。
  • 如出現嚴重皮疹導致水疱或脫皮,應請教醫生。
 4. 來氟米特   白細胞減少症(白血細胞數量減少)、輕度過敏反應、肌酸磷激酶水平上升(肌肉受損的標記)、感覺異常(例如刺痛般的異常皮膚感覺)、頭痛、暈眩、血壓上升、腹瀉、噁心、嘔吐、厭食、口腔黏膜疾病、腹痛、肝酵素水平增加、脫髮、出疹、皮膚乾燥、痕癢、腱鞘炎(肌腱和腱鞘發炎)、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和乏力(虛弱)。
  • 缺乏免疫力、嚴重低蛋白血、嚴重感染或骨髓毛病的患者不應服用。
  • 肝功能受損、中度或嚴重腎功能受損患者、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如察覺以下情況,應請教醫生:過敏反應病徵、嚴重皮膚反應、出現各類血細胞減少徵狀(例如皮膚蒼白、疲累或瘀傷)、肝臟毛病的病徵(眼睛或皮膚變黃)、感染徵狀、肺病病徵(呼吸困難)或周邊神經病變(刺痛或疼痛)。
 5. 硫唑嘌呤   感染、骨髓功能降低、白血細胞數量偏低(可能導致感染)、血小板數量偏低(可能導致容易瘀傷或出血) 。
  • 對硫唑嘌呤、巰嘌呤或製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的患者不能服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如有以下情況,應告知醫生:患有肝病或腎病、“Lesch-Nyhan綜合症”,體內產生過少TPMT或“硫嘌呤甲基轉移酶”、曾患水痘或帶狀皰疹、或將會接種疫苗。
  • 在服用硫唑嘌呤期間,注意避免暴曬,應遮蓋身體和使用防曬品。
 6. 環孢菌素A
(環孢菌素)
  腎臟毛病、高血壓、頭痛、無法控制的身體搖動、身體和面部毛髮過度生長、高血脂、發作(癲癇發作)、肝臟毛病、高血糖、疲累、食慾不振、噁心(感到不適)、嘔吐、腹痛、便秘、腹瀉、痤瘡、潮熱、發熱、白血細胞數量偏低、感覺麻木或刺痛、肌肉疼痛、肌肉痙攣、胃潰瘍、牙肉組織過度生長以致覆蓋牙齒、尿酸或血鉀水平偏高、血鎂水平偏低。
  • 對環孢菌素A或製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對含有貫葉連翹(聖約翰草)的製品或對含有達比加羣酯(用於預防手術後出現血塊)或波生坦和阿利吉侖(用於降低高血壓)的製品過敏的患者不能服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腎病(腎病綜合症除外)患者,有不受藥物控制的感染,任何類別癌症,不受藥物控制的高血壓患者不要服用。
生物性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7. 依那西普、
因福利美、
阿達木單抗
  感染(包括傷風、鼻竇炎、支氣管炎、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注射部位反應(包括出血、瘀傷、發紅、痕癢、疼痛和腫脹)、過敏反應、發熱、痕癢、抗體針對正常組織(形成自身抗體)。
  • 處於感染活躍期的患者,例如結核病、乙型肝炎、其他例如肺炎或敗血病(血液受細菌嚴重感染)等嚴重感染,或嚴重心臟衰竭(服用因福利美須注意)的患者不應服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肝功能受損患者慎用(服用依那西普須注意)
  • 如你有以下狀況,應告知你的醫生:反覆感染或曾患結核病、乙型肝炎、現有心臟衰竭、血科疾病、肺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有癌症或曾患癌症、最近接種或計劃接種疫苗、現有糖尿病或免疫系統毛病。
  • 如出現嚴重感染的病徵,嚴重過敏反應、血科疾病、神經疾病、心臟衰竭惡化,應請教醫生。
 8. 托珠單抗   上呼吸道感染(傷風)、鼻咽炎(鼻和咽喉發炎)、頭痛、高血壓和肝功能測試結果異常、高血脂(膽固醇)。胃(腹)疼痛、口腔潰瘍、胃炎、頭暈、末梢水腫、抗體形成、過敏、白血細胞數量偏低(白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最嚴重的副作用是嚴重感染、憩室炎併發症(腸道發炎)和過敏反應。
  • 處於感染活躍期和嚴重感染的患者不能服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如你有以下狀況,應請教醫生:任何類別的感染(包括短期或長期),或經常受到感染、曾患結核病、曾患腸道潰瘍或憩室炎、患有肝病、最近曾接種或計劃接種疫苗、患有癌症、有心血管風險因素(例如血壓和膽固醇偏高)、有中度至嚴重腎功能毛病、有持續性頭痛。
 9. 阿巴西普   感染、腹痛、腹瀉、腸胃氣脹、噁心、嘔吐、口腔炎、臉紅、高血壓、咳嗽、暈眩、疲倦、頭痛、感覺異常(例如刺痛般的異常皮膚感覺)、白細胞減少症(白血細胞數量減少)、四肢疼痛和結膜炎。
  • 對阿巴西普或製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的患者不能服用。
  • 出現嚴重而不受控的感染,例如敗血病(當細菌及其毒素在血液中流動,並開始破壞器官)或“機會性”感染(這類感染見於免疫系統變弱的病人,通常由無害的微生物引起)的患者不能服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如你有以下狀況,應請教醫生:曾患結核病、現有病毒性肝炎、癌症、最近接種或計劃接種疫苗、出現過敏反應的病徵、任何類別感染/感染徵狀。
 10. 利妥昔單抗   感染,例如肺炎和尿道感染、與輸注相關的反應、血壓改變、噁心、出疹、發熱、感覺痕癢、流鼻水或鼻塞、打噴嚏、發抖、心跳加快、疲累、頭痛。
  • 嚴重感染或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不應服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正接受對心臟有毒性作用的化療、曾患心血管疾病或現有肝炎患者慎用。
  • 如出現感染病徵(包括發熱、咳嗽或喉嚨痛)、記憶力減退、思考困難、步行困難或失去視力(可能因嚴重腦部感染導致),應請教醫生。
JAK激酶抑制劑
 11. 托法替布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竇感染)、頭痛、腹瀉、鼻塞、喉嚨痛和流鼻水。
  • 對托法替布或製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的患者不能服用。
  • 有嚴重肝臟毛病的患者不要服用。
  • 處於感染活躍期(包括局部感染)的患者避免服用。
  • 有慢性或反覆感染,曾暴露於結核病環境,曾患嚴重或機會性感染,或有潛在病況可能誘發感染的人士慎用。
  • 有風險增加的患者,例如曾患憩室炎(大腸部分發炎)或胃或腸道潰瘍的人士慎用。
  • 有已知惡性腫瘤的患者慎用。
  • 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避免服用。
  • 如你有以下情況,應請教醫生:患有糖尿病、屬愛滋病毒帶菌者/愛滋病患者或免疫系統較弱、最近曾接種或計劃接種疫苗、有肝臟或腎臟毛病(包括腎臟移植手術)、有胸痛或任何心臟毛病、肺病或呼吸急促、膽固醇偏高、打算接受手術或醫療程序。

 

返回最頂

 
 

一般須知

         

  • 當你疲累了便要休息。類風濕關節炎會令你容易疲勞和肌肉乏力。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要在休息與運動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當發病時多加休息,病情平復時則多做運動。休息有助減輕活躍的關節發炎和疼痛,抵抗疲勞。
  • 溫和的運動可助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幫助你抵抗可能感到的疲勞。運動也有助安睡和體重管理。

  • 熱暖感可助紓緩痛楚及放鬆綳緊、疼痛的肌肉。冰涼感可淡化疼痛的感覺,也有麻木的效果,可減少肌肉痙攣。
         
  • 減輕生活壓力來設法應付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同時面對身體和情緒方面的考驗。壓力也可能影響人感覺疼痛的程度。有不少方法可有效應付壓力。定期休息固然有幫助,多做放鬆、分散注意力或視像化練習,亦有禆益。

  • 健康飲食:整體營養豐富的飲食,重要是攝取適量而不過多的卡路里、蛋白質和鈣。服用抗風濕藥的患者,飲酒要加倍小心。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需要避免飲酒,因為氨甲喋呤最嚴重的一種長期副作用,是肝臟受損。

 

返回最頂

 
 

與你的醫生溝通

 



  • 告知醫生你的病歷,因某些疾病可能須採取特別預防措施。

  • 告訴醫生你是否懷孕(或計劃懷孕)或餵哺母乳,因為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不應服用某些抗風濕藥。
 
  • 如你懷疑身體出現的徵狀或副作用與你服用的抗風濕藥物有關,應即請教醫生。醫生可能會覆檢你所服用藥物的種類。

  • 按照醫生指示定期覆診。

 

返回最頂

 
 
抗風濕藥的貯存

應按照標籤上註明的條件貯存抗風濕藥,口服藥物通常保存在陰涼乾爽的地方,而生物性緩解病情抗風濕藥則通常貯存於攝氏28度。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兒童誤服。

 

返回最頂

 
 
鳴謝:在撰寫本文章的過程中,衞生署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作出了寶貴的貢獻,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5年9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