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類別的COX的非類固醇消炎藥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藥效及副作用。根據它們所針對的COX類別,非類固醇消炎藥可分類如下:
- 非選擇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 抑制COX-1及COX-2的活性
- COX-2抑制劑 – 只會抑制COX-2的活性。由於不影響COX-1,此類型的藥物引致胃出血的風險較低。
常見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在香港常見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包括:
- 非選擇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 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酮洛芬(苯酮苯丙酸)、酮咯酸、甲芬那酸、萘普生及吡羅昔康;
- COX-2抑制劑 – 塞來考昔及依託考昔
大部份常用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雙氯芬酸片劑和甲芬那酸膠囊)須經醫生處方才可在藥房配發。而有些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藥片) ,則毋須醫生處方亦可在註冊藥房由註冊藥劑師監督下購買。
|
|
阿士匹靈
阿士匹靈是一種已研製過百年的非類固醇消炎藥,以往亦曾被廣泛應用。然而,基於其副作用及其他類同藥物的出現,現時阿士匹靈主要是以低劑量用於高風險的病人,以預防血小板的聚合。
血小板對止血很重要。然而,對於曾有中風、心臟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人來說,血小板的聚合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病及腦血管病的風險。低劑量的阿士匹靈可用於此類高危病人,以預防他們出現血栓,如心肌梗塞及中風。
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阿士匹靈,可引致一種嚴重及可致命的情況,稱為雷爾氏綜合症。因此,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是不應服用含阿士匹靈的製劑。
雖然阿士匹靈是一種非處方的藥物,但並不建議非高危人士慣常地服用低劑量以預防血栓,因其風險(如出現胃潰瘍及內出血的風險)遠超過治療所得效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