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口 服 抗 痛 風 症 藥

 
 

痛風症

痛風症是一種關節炎,由積聚於關節內和關節周圍的尿酸結晶(尿酸單鈉)導致,成因是代謝紊亂而不受控制,令血液內的尿酸過多(高尿酸血症)。尿酸是嘌呤(許多食物和人體組織都含有嘌呤)代謝時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通過腎臟排出。如尿酸生產過量或排泄減少,尿酸結晶可能在關節內和關節周圍形成並積聚,引起痛風發作。不過,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症不同,沒有徵狀的高尿酸血症不需要任何治療。

痛風症最常見的徵狀,是突發而劇烈的關節疼痛和紅腫。雖然痛風症幾乎可影響任何關節,並可同時在多於一個關節出現,但大腳趾的大關節最常受到影響。靠近肢體末端的關節似乎較常受到影響,包括中足(鞋帶以下腳面部位)、腳踝、膝蓋、手指、手肘和手腕。

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患上痛風症,因為女性生殖激素可增加經腎臟排出的尿酸,降低尿酸水平。此外,長者、喝過量酒精或進食嘌呤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貝殼類、肝臟、海鮮),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或服用利尿藥的人士,都容易患上痛風症。
 

返回最頂

 
 

口服抗痛風症藥的分類

痛風症令患者極感疼痛,但可治療。口服抗痛風症藥是治療和預防痛風發作的常用有效方法。在香港,所有註冊抗痛風症藥都以口服劑型提供,如片劑、膠囊,有些亦以注射劑型提供。大多數製品屬醫生處方藥物,而少數屬藥房專售藥物(例如布洛芬和別嘌醇)和非處方藥物(例如丙磺舒)。不過,所有此類藥物都應嚴格遵照醫生的指示和建議使用。

口服抗痛風症藥可分為兩類:紓緩痛風發作徵狀的藥物和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

紓緩痛風發作徵狀的藥物
  • 非類固醇消炎藥:屬一類止痛藥,可在痛風發作時控制發炎和疼痛。例子包括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和吲哚美辛。
  • 如欲取得更多有關非類固醇消炎藥的資訊,請參考: http://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3.html
  • 秋水仙鹼:如不能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非類固醇消炎藥不能產生效用,可以使用此藥。秋水仙鹼不是止痛藥,但可減低尿酸結晶令關節滑膜發炎的能力,從而減輕一些痛風發作相關的發炎和疼痛。
  • 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嚴重痛風症的一種類固醇,可控制痛風引致的發炎和疼痛。皮質類固醇應用於已使用過其他治療方法但無效,或不能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秋水仙鹼的人。例子包括潑尼松和潑尼松龍。
  • 如欲取得更多有關口服皮質類固醇的資訊,請參考: http://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2.html
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
  • 黃嘌呤氧化酶抑製劑:抑制負責將嘌呤轉化成尿酸的酶(稱為黃嘌呤氧化酶),以減少尿酸的產生。例子包括別嘌醇和非布司他。
  • 尿酸排泄藥:促進腎臟排出尿酸,從而降低尿酸水平。礙於尿酸排泄藥有不少副作用,因此不常使用。例子包括丙磺舒和苯溴馬隆。
 

返回最頂

 
 

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抗痛風症藥
 
常見副作用
 
注意事項
 
舒緩痛風發作的藥物
1.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
  • 噁心
  • 嘔吐
  • 腹瀉
  • 便秘
  • 食慾不振
  • 水腫
  • 腸胃不適
  • 過敏反應
  • 頭痛
  • 暈眩
  • 長者、餵哺母乳的婦女、心臟功能損害、哮喘、肝或腎功能受損以及有凝血毛病的患者慎用
  • 曾經對阿士匹靈或任何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過敏、正患有腸胃潰瘍或出血和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不應服用
  • 懷孕婦女不應服用
  • 長期服用某些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雙氯芬酸)可能降低女性生育能力,但停藥可逆轉此副作用
  • 應與牛奶或食物同服,或使用腸溶劑型的藥物
  • 質子泵抑制劑可減低非類固醇消炎藥引起腸胃副作用的風險
2.秋水仙鹼
  • 噁心
  • 嘔吐
  • 腹瀉
  • 腹痛
  • 紅疹
  • 長者、患有心臟、肝臟、腎臟或腸胃病的人以及餵哺母乳的婦女慎用
  • 血科疾病患者不應服用
  • 懷孕婦女不應服用
  • 因該藥的治療安全限度低,服用過量可能有嚴重後果
  • 如出現肌神經病變或橫紋肌溶解,應立即停藥,腎功能受損患者有特別風險
3.皮質類固醇(例如潑尼松和潑尼松龍)
  • 體重增加
  • 骨質流失
  • 傷口難以癒合
  • 易受感染
  • 皮膚變薄
  • 肌肉無力
  • 情緒容易波動
  • 長者、心臟衰竭病人、近期患有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癲癇、青光眼、甲狀腺功能減退、肝機能衰竭、骨質疏鬆症、消化性潰瘍、精神病或嚴重情感障礙以及腎功能受損的病人慎用
  • 出現急性感染而經適當的抗生素療程後未能控制病情的人,以及正患有靜態結核病的人不應服用
  • 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後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
  • 如患者免疫力低,在接受治療劑量的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時,出現水痘和嚴重帶狀皰疹的風險會增加
  • 在長期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期間,患者應定期作檢查(如液體攝取量和排出量、體重、背痛)
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
4.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例如別嘌醇和非布司他)
  • 紅疹
  • 腸胃不適
  • 頭痛
  • 腹瀉
  • 暈眩
  • 身體疲倦
  • 肝功能減弱(服用由肝臟代謝的非布司他可能出現)
  • 在急性發作期間,不應開始服用
  • 治療初期可能引致急性發作
  • 在糾正高尿酸血症後,應按醫生指示服用預防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不包括阿士匹靈或水楊酸鹽)或秋水仙鹼
  • 如服用此藥期間出現急性發作,應繼續服用同一劑量
  • 腎或肝功能受損患者,應減低劑量
  • 如出現紅疹,應立即停藥,因為可能顯示罕見但嚴重的過敏反應,如鱗片樣脫皮皮疹、斯-約二氏綜合症和毒皮壞死病(腎或肝功能受損患者有特別風險)
  • 當服用由腎臟代謝的別嘌醇時,須攝取充足液體(每日2至3公升)
  • 缺血性心臟病或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不應服用非布司他
5.尿酸排泄藥(例如丙磺舒和苯溴馬隆)
  • 腸胃不適
  • 腹瀉
  • 噁心和嘔吐
  • 頭痛
  • 在急性發作期間,不應開始服用
  • 治療初期可能引致急性發作
  • 在高尿酸血症糾正後,應按醫生指示服用預防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不包括阿士匹靈或水楊酸鹽)或秋水仙鹼
  • 如服用此藥期間出現急性發作,應繼續服用同一劑量
  • 必須攝取充足液體(每日2至3公升)
  • 曾患尿酸腎結石的病人不應服用
  • 曾患消化性潰瘍和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的病人慎用(服用丙磺舒須注意)
  • 肝毒性可以很嚴重,因此須定期監察患者的肝功能(服用苯溴馬隆須注意)

 

返回最頂

 
 

一般須知

  • 在痛風發作期間多作休息,並提高你的手/腳,不要觸碰受影響關節。
  • 可用冰墊敷於受影響關節,以20分鐘為限。
  • 痛風症不能治癒,但可按指示服用任何處方藥物,並依建議改變生活習慣,以預防痛風發作。
  • 熟悉你服用的藥物名稱和劑量,並留意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 避免進食嘌呤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動物內臟(如肝、腎、心)、海產(如青口,扇貝、蟹、蝦、其他貝類和沙甸魚)、過量紅肉、豆類、蘑菇、椰菜花、菠菜和蘆筍。
  • 避免進食含高脂肪或高鹽的食物。
  • 避免飲用酒精和含糖飲料。
  • 避免過重、適量運動。
 

返回最頂

 
 

與你的醫生溝通

  • 如關節突然劇痛,應向醫生求診。
  • 如出現發燒,關節灼熱和發炎,應立即求醫。你的關節可能受到感染。
  • 應與醫生溝通,以訂立最佳治療方案。醫生會因應你的情況和對藥物的反應,處方最適當的藥物。
  • 抗痛風症藥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告知醫生你正服用的藥物,包括成藥,以便評估你可安全服用哪種抗痛風症藥。
  • 有些食物可能降低尿酸水平,包括咖啡、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橙)和櫻桃。應諮詢醫生你是否適合食用這些食物。
  • 告知醫生你的病歷,因某些疾病可能須採取特別預防措施。
  • 告知醫生你是否懷孕或餵哺母乳,因為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不應服用某些抗痛風症藥。
  • 如你懷疑身體出現的徵狀或副作用與你服用的抗痛風症藥有關,應立即請教醫生。醫生可能會覆檢你所服用藥物的種類。
  • 遵照醫生指示定期覆診。
 

返回最頂

 
 
抗痛風症藥的貯存

口服抗痛風症藥應存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兒童誤服。

 

返回最頂

 
鳴謝:在撰寫本文章的過程中,衞生署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作出了寶貴的貢獻,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5年2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