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發燒表現為體溫異常升高。一般來說,當口腔溫度等於或高於37.5℃,或肛探/耳探溫度等於或高於38.0℃時,便應視為疑似發燒並徵詢醫生意見。退燒藥是用作減輕發燒的藥物。
口服退燒藥可大致分為兩類: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藥 (如布洛芬和阿士匹靈)。
撲熱息痛是最為常用的非處方退燒藥,一般以品牌產品或非專利名稱產品出售。要注意的是撲熱息痛亦被稱為對乙酰氨基酚,指的是同一種藥物。
常見副作用*
雖然有可能會出現包括皮疹等的過敏反應,但如果正確服用,撲熱息痛很少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另外,也曾有極少數服用撲熱息痛而導致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報告。
非類固醇消炎藥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不適,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及食慾下降。非類固醇消炎藥亦可能會刺激胃黏膜而引致糜爛、潰瘍和黑便。阿士匹靈還會增加出血時間和減少血小板粘附性。
如果擔心副作用或注意到任何異常情況,請徵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服用口服退燒藥的一般須知*
服用撲熱息痛的額外信息/注意事項*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的額外信息/注意事項*
貯存
口服退燒藥應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並避免陽光直射。除非在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此處包含的信息或未能涵蓋所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注意事項、警告、藥物相互作用、過敏反應或不良反應。
衞 生 署 藥 物 辦 公 室
2023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