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至 主 要 內 容
列印頁面

口服退燒藥

引言

發燒表現為體溫異常升高。一般來說,當口腔溫度等於或高於37.5℃,或肛探/耳探溫度等於或高於38.0℃時,便應視為疑似發燒並徵詢醫生意見。退燒藥是用作減輕發燒的藥物。

口服退燒藥可大致分為兩類: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藥 (如布洛芬和阿士匹靈)。

撲熱息痛是最為常用的非處方退燒藥,一般以品牌產品或非專利名稱產品出售。要注意的是撲熱息痛亦被稱為對乙酰氨基酚,指的是同一種藥物。

常見副作用*

雖然有可能會出現包括皮疹等的過敏反應,但如果正確服用,撲熱息痛很少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另外,也曾有極少數服用撲熱息痛而導致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報告。

非類固醇消炎藥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不適,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及食慾下降。非類固醇消炎藥亦可能會刺激胃黏膜而引致糜爛、潰瘍和黑便。阿士匹靈還會增加出血時間和減少血小板粘附性。

如果擔心副作用或注意到任何異常情況,請徵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服用口服退燒藥的一般須知*

  • 部分口服退燒藥 (如撲熱息痛) 一般都屬成藥,購買時並不需要醫生處方,但您仍應在服用任何藥物前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為方便市民識別含有撲熱息痛的註冊成藥,衞生署已整理一份清單並載於藥物辦公室的網頁供市民查閱: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List_of_registered_pharmaceutical_products_containing_paracetamol.pdf
  • 不要服食超過建議的劑量。在使用任何退燒藥前,應參考產品的包裝或說明書上的指示,以及徵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 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請徵詢醫生意見。
  • 如果您正在懷孕或餵哺母乳,請在使用任何藥物之前徵詢醫生意見。
  • 如果出現任何過敏反應,請立即停止使用該產品並徵詢醫生意見。

服用撲熱息痛的額外信息/注意事項*

  • 請時刻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連續服用撲熱息痛作退燒用途超過3天,但發燒仍然持續,便應徵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 非經醫護人員指示,不可同時服用其他含有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例如其他可能含有撲熱息痛的傷風感冒藥)。
  • 切勿服食超過指定劑量。不適當使用撲熱息痛有機會引致肝中毒或肝臟嚴重損傷。
  • 如果您患有腎病、肝病或正服用抗凝血藥(例如:Warfarin 「華法林」),請在服用撲熱息痛前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 由於服用過量的撲熱息痛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肝臟損傷,正常成人在24小時內不應服用超過4,000毫克撲熱息痛(以一粒含撲熱息痛500毫克的藥片計算,正常成人一日不可服用超過八粒)。兒童或有特定病況的人士,更應按照包裝或說明書指示減少服用量及/或按醫護人員指示服用。體重過輕或營養不良人士於服用此藥前,應先徵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 請參閱以下連結,以獲取更多有關使用含撲熱息痛藥物的資訊: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knowledge_on_medicines/paracetamol.html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的額外信息/注意事項*

  • 所有非類固醇消炎藥都不適用於嚴重的心臟衰竭患者。
  • 如果您曾經因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治療而導致胃腸道出血或穿孔,或者目前患有或曾經復發消化道潰瘍/出血,請勿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 如果您對阿士匹靈或任何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有過敏史 (包括那些由阿士匹靈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而誘發哮喘、血管性水腫、蕁麻疹或鼻炎的患者),請勿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 非經醫生指示,十六歲以下兒童不可服用阿士匹靈。
  • 如果您患有胃潰瘍、持續性消化不良或肝病,請勿服用阿士匹靈,因為阿士匹靈會刺激胃部而可能引致出血。
  • 請參閱以下連結,以獲取更多關於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的資訊: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3.html

貯存

口服退燒藥應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並避免陽光直射。除非在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此處包含的信息或未能涵蓋所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注意事項、警告、藥物相互作用、過敏反應或不良反應。



衞 生 署 藥 物 辦 公 室
2023年12月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