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疫苗接種 :正確時間、正確劑量,與合適的接種者

 
 

導言

現代的「疫苗」源於十八世紀的晚期。當時,一位顯赫的醫學家愛德華‧詹納(Dr. Edward Jenner)引進突破性概念:採用已感染了「牛痘」的患者的膿液,用以預防一種致命的傳染病──「天花」(牛痘相對於天花是較為無害)。經實踐證明是安全有效。「疫苗」的英文字「vaccine」源於拉丁語「variolae vaccīnae(牛痘)」,就是個由來。
 
「疫苗」激活人們的免疫系統,防禦一些由病毒、細菌或其他致病原所引起的傳染病或癌症。疫苗是現代醫藥學成就的重要例子。世界衞生組織估計,疫苗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已於世界各地減少了因感染嚴重疾病而死亡的個案,至少有約一千萬宗。另外,疫苗亦已證實是能防禦,多種曾經肆虐,並且是致命的疾病(包括:天花、結核病、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等等)。
 

返回最頂

 

疫苗的例子

於香港常見的疫苗例子包括:
預防病毒致病原
- 甲型肝炎疫苗
- 乙型肝炎疫苗
-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或常稱「子宮頸癌疫苗」)
- 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或稱「日本腦炎(JE)疫苗」)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風疹(MMR)混合疫苗(或稱「麻腮風聯合疫苗」;注:「風疹」又名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
- 輪狀病毒疫苗
- 季節性流感疫苗(或稱(「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疫苗」)
- 水痘疫苗
- 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或常稱「新冠疫苗」)
 
預防細菌致病原
- 卡介苗(BCG)
-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疫苗(或稱「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 腦膜炎球菌疫苗
- 肺炎球菌疫苗
 
 
綜合性疫苗
-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DTaP-IPV)混合疫苗(註:「小兒麻痺症」的學名為:脊髓灰質炎)


*有關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的詳細信息,請訪問以下網站:www.covidvaccine.gov.hk/zh-HK/faq
 

返回最頂

 

接種安排(正確的時間)

疫苗能保護我們的身體,使身體產生免疫力;防禦可能遇到的真正的感染。從初生的階段開始,已可按既定的時間表接種疫苗。
 
例子包括: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初生嬰兒會接種卡介苗,和第一劑乙型肝炎疫苗;滿1個月大的嬰兒,會接種第二劑的乙型肝炎疫苗。而白喉、破傷風、無細胞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症混合疫苗,則為已滿2個月、4個月和6個月的嬰兒按階段分別接種第一、第二及第三劑。
 
另外,年齡滿6個月的人(即:包括嬰兒、小童、青少年及成年人),可每年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季節性流感疫苗須每年接種,是由於每年在社區裏流行的流感病毒種類都可能會轉變。建議大家安排於每年的流感季節前,至少兩個星期前的時間接種;因為我們的身體需要時間產生相關的抗體。
 

返回最頂

 

正確的劑量

一些疫苗只需要給予單一劑量,就可有終生保護。然而,大多數的疫苗都需要接種多於一次的劑量(即:相隔約數個月後接種第二劑,或第三劑)。有些疫苗,在上述的基礎療程的「多次劑量」後,更需要在某固定期限之後(如:一年或數年)接受「加強劑量」。個別的疫苗有不同的時間表;具體詳情可向醫護專業人士查詢。
 
疫苗普遍都是注射劑的形式;但也有其他劑型(例如:口服劑型和噴鼻劑型)。疫苗的劑量一般都很細小。注射劑(肌內或皮下注射)的份量通常約為0.5毫升;口服劑型的疫苗,則可高於1毫升;而噴鼻劑的份量,則是每個鼻孔約0.1毫升。個別的疫苗,會因應其特殊的用藥途徑和接種者的年齡而有所不同;例如:卡介苗用於初生嬰兒時,份量可低至0.05毫升皮內注射。從事醫護專業的人士,將根據產品說明,給予個別年齡組別的人適當的建議劑量。
 
要注意,必須完成疫苗的整個療程。如果錯過了其中任何一劑,應該儘快看醫生並諮詢其專業意見。
 

返回最頂

 

合適的接種者

不同的疫苗產品都有其特定適應症和目標群。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是預防因持續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而引致的子宮頸、外陰、陰道和肛門的病變與癌症。年滿9歲的人士,已可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的疫苗。
 
另外,以季節性流感疫苗為例,滿6個月大的嬰兒已可接種流感疫苗;長者、小童、孕婦、長期病患者(如心、肺、腎有病的,代謝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不全者)和肥胖人士(體重指數(BMI)數值30或以上),有較高風險感染流感和受其併發症影響的,亦特別鼓勵接種,以給予個人保護。居於安老院舍或殘疾院舍的院友亦有需要接種。除此之外,醫護人員、從事家禽業、養豬業的人員和其他有較高風險感染流感的人士,也應接種流感疫苗,以保障其個人健康。
 
符合接種疫苗的,應及時並按照時間表接種。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兒童將按照建議的時間表於不同年齡接種相關的疫苗。至於要離境外出到高風險地區,需要接種疫苗提供預先保護的外遊人士,在計劃行程前,可先瀏覽旅遊健康服務的網頁。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每一種疫苗。接種人士要經註冊醫生評估後才可接種。某些人(雖然較為罕見)會對個別疫苗有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和喘鳴症狀等);這些人士將不適合接種該等疫苗。
 
醫護人員會詢問接種者的病史,及有沒有對疫苗曾有過敏反應;並評估其身體狀況,以決定應否給予疫苗,或繼續接種。
 

返回最頂

 
 

疫苗常見的副作用

疫苗能激發免疫反應,也有機會引發副作用。在接種後,醫護人員會建議接種者逗留觀察一段時間(例如:十五分鐘至半個小時);這樣,倘若有急性的過敏發生,也可及時治理。
 
一般來說,疫苗的副作用都是輕微和短暫的,並且會在數天內消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出現疼痛(有時會發紅、腫脹和變硬)。接種者也可能感到疲倦,或肌肉疼痛。有些人可能會發燒、頭痛等等。口服疫苗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如腹瀉)。每種疫苗的副作用都有所不同。若數天後仍然持續,或甚至惡化,則應向醫生求診。
 
如遇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例如:口腔和舌頭腫脹、呼吸困難或麻痹)須立即求醫。
 
整體來說,疫苗是安全的;它們在推出市場之前,已確立其效能和品質的要求。
 
關於兒童免疫接種的資訊,您也可瀏覽衞生署的家庭健康服務網頁;如要知道更多關於傳染病的資訊,您亦可查看衞生防護中心網站。
 

返回最頂

 

疫苗穩定性及其儲存條件

疫苗應按製造商建議的條件下儲存。每種疫苗有其個別的使用限期和儲存條件,並且會在標籤上列明。一般而言,疫苗須儲存於攝氏2度至8度之間,並且避免光線照射。應對儲存條件(如:溫度)進行密切監測及記錄。如果疫苗在建議環境以外的情況下儲存,則會影響其品質和效能;可能引致疫苗不能使用。雖則疫苗普遍應儲存於攝氏2度至8度之間,但是在接種前,疫苗可於室溫保存一段短時間。
 
大多數的疫苗都不應冷凍(不可於冰點以下),如果疫苗未有依指示儲存而曾結冰,則須棄置。
 
疫苗在應用前,應檢查其外觀是否有異常情況,或疫苗內有否異物。如有懷疑,都不應使用。
 

返回最頂

 

疫苗的相關規管

疫苗屬處方藥物(即:須經註冊醫生處方);及與其他的藥劑製品一樣,必須經「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才可在香港銷售或分發。藥劑製品的進/出口商必須持有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發出的批發商牌照,並須就每次裝運的貨物申請進/出口許可證。
 
於所有的註冊藥劑製品的最外層包裝(標籤)上,必須有香港註冊編號(即HK-XXXXX(五位數字))。除此之外,標籤須有產品名稱、有效成分的名稱和份量、製造商的名稱和地址、批次編號和使用限期。而所有的處方藥物,亦須標示有「處方藥物Prescription Drug」的中英文字眼(圖)。
 
 
無菌製劑的內包裝(即:疫苗的小瓶或注射管)的標籤上,亦應印有批次編號和使用限期;及如含有防腐劑的話,則須包括其名稱。
 
疫苗的特殊儲存要求(例如:須儲存於2°C ~ 8°C;不可冷凍),亦須清晰列載於標籤上。
 

返回最頂

 
 

查證藥劑製品的註冊情況

註冊藥劑製品資藥物料,可查看藥物辦公室的網站(http://www.drugoffice.gov.hk):
(1) 於「香港註冊藥劑製品搜尋」功能,可輸入一些文字(如:產品或有效成分的英文名稱,或香港註冊編號)以搜尋藥劑
製品的相關細節。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search_drug_database.html
 
(2) 於「藥劑製品目錄」的網上連結,以英文順序的方式查看藥劑製品的有關資料。
https://www.ppbhk.org.hk/tc_chi/doc/Compendium.pdf.
 

返回最頂

 
 

提示如何區別產品是否有註冊

如上所述,疫苗的包裝盒或標籤上,會印有香港註冊編號,和「處方藥物Prescription Drug」的字眼。如果在疫苗的外盒上未能找出這些資料,則該產品有可能沒有在香港註冊。
 
根據現行法例,藥劑製品的名稱及其有效成分,是以英文註冊;所以產品的外盒都會有英文的「產品名稱」和「有效成分」名稱;有些產品除了有英文的產品名稱之外,還有中文的產品名稱。而其他的資料(如:使用說明、警告字句)則會以中文及/或英文顯示。間中在標籤上,除了中文與英文外,您可能會看到第三種語言(例如:一些也會運到其他歐洲國家的產品,也會有歐洲語文的字體)。然而,如果您注意到疫苗的外盒「只」有外國的語文,或「只」有中文(簡體字或繁體字),則該產品很可能是沒有在香港註冊。一些例子包括:外盒僅有日文;或該產品僅印上簡體或繁體的中文,而沒有英文的產品名稱。
 

返回最頂

 
 

消費者的權益

疫苗屬處方藥物,消費者通常會到註冊醫生執業的處所(如:醫院、診療所、其私人診症室)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時需要由註冊醫生及在其監管下進行。消費者在接種疫苗前,可先查看負責人是否為香港註冊的醫生。您可在「香港醫務委員會」的網頁內尋找註冊醫生名單的相關資料
https://www.mchk.org.hk/tc_chi/list_register/index.html
 
在有需要的情況下, 市民可要求提供接種服務的醫護人員給予相關疫苗作檢視,並核對疫苗產品標籤上的「藥物註冊編號(HK-XXXXX)」的五位數字,以及查看產品的最外層包裝上有沒有所需的必要資料。如懷疑產品沒有在香港註冊,可向衞生署的「藥物辦公室」查詢或提出舉報(電話:+825-2572-2068;電郵:pharmgeneral@dh.gov.hk)。
 
關於如何辨別產品的真偽,您可聯絡個別產品註冊證明書的持有人。消費者可先對照產品的防偽特徵,及核對批次編號及使用限期等資料。如有懷疑的個案,可聯繫「香港科研製藥聯會」及查詢 (電話:+852-2528-3061;電郵:info@hkapi.hk)。若要對偽冒產品提出舉報,可直接與「香港海關」聯絡(電話:+852-2815-7711;電郵:customsenquiry@customs.gov.hk)。
 

返回最頂

 
 

總結

疫苗的品質有嚴格監控;儲存及運輸過程亦有特別要求。疫苗是處方藥;雖然可能有副作用,但卻有助於我們產生免疫能力,對抗致病原。能對疫苗多一點認識,及適當的使用;疫苗是能好好的保障我們大眾市民的健康。
 

返回最頂

 
 
鳴謝:藥物辦公室特此致謝「衞生防護中心」對撰寫本文給予的寶貴意見。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3年1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