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口 服 抗 結 核 病 藥

 
 

結核病

結核病(俗稱肺癆)主要是由一種名為“結核分枝桿菌”的細菌所引起,偶爾也會由“牛分枝桿菌”和“非洲分枝桿菌”引起(以上桿菌下文統稱為“結核菌”)。結核菌通常侵襲肺部,但也可侵襲身體任何部位,例如腎、脊柱和腦。如治療不當,結核病可以致命。

結核病通過空氣傳播。肺結核或喉嚨結核患者經咳嗽、打噴嚏、說話或唱歌時,會把結核菌散播到空氣中。周遭的人只須吸入少量結核菌,便會受到感染。結核菌可在肺內停駐並開始生長,再經血液、淋巴系統、呼吸道蔓延,或直接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大多數健康人士的免疫系統(即身體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天然防禦系統)會殺死結核菌,受感染者可以沒有徵狀。有時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結核菌,但能阻止它們在體內蔓延。這表示受感染者雖然沒有徵狀,但結核菌會留於體內,稱為潛伏結核病。感染潛伏結核病的人,沒有徵狀、不會感到不適,也不能把結核病菌傳播給他人。他們的皮膚測試或結核驗血通常會呈陽性反應,如不接受潛伏結核病的治療,也可能發展成結核病。

如免疫系統未能殺死結核菌或抑制感染情況,結核菌便可於肺內蔓延或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徵狀會在數週或數月內出現,稱為活躍結核病。結核病的徵狀視乎患者身體哪個部位受影響。活躍結核病患者的症狀和徵狀包括:
  • 持續咳嗽超過2星期,
  • 咳嗽會咳出血,
  • 胸口痛、呼吸或咳嗽時疼痛,
  • 非刻意體重驟降,
  • 疲倦,
  • 發熱,
  • 夜間冒汗,
  • 發冷,以及
  • 食慾不振。

一般來說,受感染後有較高風險成為活躍結核病患者的人包括:
(1) 新近感染結核菌的人;
(2) 本身身體抵抗力較弱的人,包括嬰兒和幼童;
(3) 因某些疾病而導致身體抵抗力變弱(例如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天免疫力缺乏症病毒)的人、糖尿病及癌症患者)
(4) 因服用某些藥物(例如皮質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而導致身體抵抗力變弱的人。

2014年,香港有4,784宗結核病病例。以過去10年而言,結核病病例從2005年的6,160宗下降至2014年的4,784宗。衞生署轄下胸肺科為病人提供免費結核病治療。(如欲取得更多資料,可瀏覽網站:http://www.info.gov.hk/tb_chest/。)
 

返回最頂

 
 

口服治療方法

結核病治療的目的是治癒該病、盡量減低引致殘疾或死亡的風險、預防復發、減低結核病傳染他人的機會,以及預防結核菌產生耐藥性。

治療患者包括處方多種藥物的組合,以防結核菌產生耐藥性。藥物療程通常為期6個月。

  • 初期密集階段(4種藥物,為期2個月):
    2個月服用4種藥物(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目的是盡快減少結核菌數量,避免治療失敗。
  • 延續治療階段(2種藥物,為期4個月)
    繼後4個月服用2種藥物(異煙肼和利福平),目的是確保患者痊癒,完成治療後不會復發。

患者按醫生指示服藥,每天1次或每星期3次。藥物須在醫護人員直接監督下服用(即「全監督治療」)。「全監督治療」就是結核患者服用抗結核藥物時,每一劑都是在醫護人員監督下服用的。醫護人員監督療程並解答患者的問題,鼓勵他們依從服藥的規定。

除上述的藥物選擇外,醫生或會選擇其他口服抗結核藥,包括利福布汀、對氨水楊酸(例如對氨水楊酸鈉)、環絲氨酸、丙硫異煙胺和左氧氟沙星。另部分抗結核病藥物為注射劑,例如鏈霉素和卡那霉素。如為治療耐藥性結核病,治療時間可能為期12至30個月。

結核病引起的炎症反應可導致相當大範圍的組織損傷,可使用皮質類固醇作輔助性治療,對抗炎症。如欲取得更多有關口服皮質類固醇的資料,請參閱網頁
http://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2.html

一般來說,醫生會調校藥物組合、療程長短和藥物劑量,以切合個別患者的具體需要。考慮因素包括結核病的狀況(例如屬潛伏或活躍、復發、治療中斷、治療失敗)、人生階段(例如屬兒童、孕婦、餵哺母乳的婦女)、整體健康(例如同時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患有腎臟或肝臟疾病)、預期可能出現結核菌耐藥性、醫學化驗結果(例如結核菌藥物敏感性測試),以及身體感染結核菌的部位。

上述所有口服抗結核藥物已在香港註冊,並有膠囊或藥丸等劑型供應。這些藥物屬處方藥物,服用時應嚴格遵照醫生的指示和建議。

 

返回最頂

 
 

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口服抗結核病藥
 
常見副作用
 
注意事項
 
 1. 異煙肼
  • 周邊神經毒性(徵狀為手腳出現麻痺、刺痛或灼熱感)
  • 肝臟受損
  • 噁心
  • 嘔吐
  • 藥物引致肝病的患者忌服。
  • 肝功能受損患者慎服。如出現肝臟疾病症狀(持續性噁心、嘔吐、不適或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應立即停服和求醫。
  • 腎功能不全患者有耳毒性(耳朵受損)和周邊神經病變風險(周邊神經損傷,通常引起手腳乏力、麻痺和疼痛),建議服用吡哆醇作預防。
  • 慢速乙酰化型患者慎服(患者身體處理異煙肼可能較慢,導致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增加),或須調整劑量。
  • 癲癇、曾有精神病、對酒精有依賴、營養不良、糖尿病、感染愛滋病病毒及急性卟啉症(卟啉症是罕見疾病,影響新陳代謝)患者慎服。
  • 有既有風險因素的人士(例如糖尿病、對酒精有依賴、慢性腎功能衰竭、營養不良、感染愛滋病病毒患者,以及孕婦和餵哺母乳的婦女),很可能出現周邊神經病變(常見的副作用),醫生可能會處方吡哆醇作預防。
  • 異煙肼可引起痙攣、心理健康問題和視神經炎(即視神經發炎,可導致視力喪失)。如患者受影響,不應駕駛或使用機械。
  • 芝士(瑞士或柴郡芝士)、紅酒、魚(吞拿魚、鰹魚或小沙甸魚)等食品與異煙肼互相影響,服藥期間避免進食和飲用。
 2. 利福平
  • 肝臟受損
  • 間歇治療期間可能出現流感樣徵狀、腹部和呼吸系統徵狀、休克、腎功能衰竭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液中的血小板減少,導致自發性出血及皮膚青腫呈紫紅色斑)。
  • 出現腸胃徵狀,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
  • 黃疸、利福霉素過敏和急性卟啉症患者忌服。
  • 如出現肝臟受損徵狀,例如持續噁心、嘔吐、不適或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應立即停服和求醫。
  • 正同時接受沙奎那韋/利托那韋治療的患者的肝細胞毒性風險會增加,忌服。
  • 服用利福平期間可能會感到頭暈或昏厥、有視力問題或其他可能會影響駕駛能力的副作用。如有此情況,切勿駕駛或使用工具或機械。
  • 腎功能不全患者如每天的劑量大於600毫克,慎服。
  • 對酒精有依賴、長期接受治療、糖尿病、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孕婦和餵哺母乳的婦女慎服。
  • 採用合併荷爾蒙避孕方法(包括避孕丸、避孕貼或陰道環)的婦女應考慮使用其他避孕方法,因利福平會降低荷爾蒙避孕產品的效用。
  • 尿液、糞便、汗水、唾液、痰、眼淚及其他體液會變為橙紅色,但變色對身體無害。軟性隱形眼鏡和衣服可能會被永久染色。
 3. 吡嗪酰胺
  • 肝臟受損
  • 高尿酸血症,可能引致痛風發作。
  • 噁心
  • 嘔吐
  • 食慾減退
  • 急性痛風發作和嚴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忌服。
  • 如出現肝臟受損徵狀,例如持續噁心、嘔吐、不適或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應立即停服和求醫。
  • 痛風、肝功能不全、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卟啉症的患者,以及孕婦和餵哺母乳的婦女慎服。
  • 正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須特別注意,因吡嗪酰胺可能會令避孕藥無效。服用吡嗪酰胺期間和服用一個月之後,應採用額外的屏障避孕方法(例如避孕套)。
 4. 乙胺丁醇
  • 視神經炎(視神經發炎)、視力受到干擾,例如視覺失去敏銳度、紅綠色盲及視野收窄。
  • 周邊神經炎
  • 視神經炎患者或視力不佳者忌服。
  • 可能會引起眼睛或視力問題,例如眼痛、視力受到干擾、色盲、視力下降或失明。如視力出現任何問題,應立即停服和求醫。
  • 乙胺丁醇偶爾會造成視力問題,以及手腳刺痛或麻痺。如發生此情況,切勿駕駛或操作機械。
  • 腎功能不全、痛風、視力缺損的患者,以及孕婦、長者和兒童的視覺敏銳度轉變可能難以評估,因此慎服。
 5. 利福布汀
  • 腸胃不適,包括噁心及腹瀉。
  • 血科疾病,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白細胞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症。
  • 出疹
  • 肌肉痛(肌肉疼痛或壓痛)
  • 發熱
  • 利福霉素過敏患者、孕婦和餵哺母乳的婦女忌服。
  • 如出現肝臟受損的徵狀,例如持續噁心、嘔吐、不適或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應立即停服和求醫。
  • 對酒精有依賴、長期接受治療、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葡萄膜炎和急性卟啉症的患者慎服。
  • 採用合併荷爾蒙避孕方法(包括避孕丸、避孕貼或陰道環)的婦女應考慮使用其他避孕方法,因利福布汀會降低荷爾蒙避孕產品的效用。
  • 尿液、糞便、汗水、唾液、痰、眼淚及其他體液會變為橙紅色,但變色對身體無害。軟性隱形眼鏡和衣服可能會被永久染色。
 6. 對氨水楊酸(例如對氨水楊酸鈉)
  • 腸胃不適,包括噁心、嘔吐及腹瀉;如與食物或制酸劑同服,或可減少腸胃不適。
  • 過敏反應,包括發熱和出疹。
  • 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孕婦和餵哺母乳的婦女忌服。
  • 如出現肝中毒的症狀和徵狀(包括出疹、發熱和腸胃不適),應立即停服。
  • 首次出現過敏徵狀時,應立即停服和求醫。過敏徵狀包括出疹,常伴隨發熱;較少出現的徵狀則有厭食、噁心、腹瀉等腸胃不適情況。
  • 肝功能不全、輕微至中度腎功能不全、胃潰瘍、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患者慎服。
  • 對氨水楊酸鈉含鈉,心臟衰竭患者慎服。
 7. 環絲氨酸
  • 主要為神經系統徵狀,包括頭痛、頭暈、眩暈、昏昏欲睡、震顫、抽搐、精神紛亂、精神病、抑鬱、焦慮。
  • 癲癇、抑鬱症、嚴重焦慮、處於精神病狀態、對酒精有依賴、卟啉症和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忌服。
  • 輕微至中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孕婦和餵哺母乳的婦女慎服。
  • 如正服用此藥,忌酒。
  • 如出現過敏性皮膚炎,或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徵狀(例如抽搐、精神病、嗜睡、抑鬱、精神錯亂、反射亢進、頭痛、顫抖,眩暈、局部麻痺或構音不良),或須停服或減少劑量,並即求醫。
 8. 丙硫異煙胺
  • 腸胃不適,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唾液過多、有金屬味、口腔炎和腹痛。
  • 抑鬱、其他精神科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慎服。
  • 嚴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孕婦忌服。
 9. 左氧氟沙星
  • 噁心
  • 嘔吐
  • 腹瀉
  • 腸胃氣脹
  • 便秘
  • 多汗症
  • 頭痛
  • 頭暈
  • 對奎諾酮類藥物過敏、曾因使用奎諾酮類藥物引起肌腱病變的患者,以及孕婦和餵哺母乳的婦女忌服。
  • 患癲癇或有誘發癲癇發作的狀況、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重症肌無力(有惡化風險)、有QT間期延長(心電圖顯示的一種心臟電活動變化,可引致可致命的心律不正常)風險因素(例如電解質失調、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數下降的心臟衰竭、心搏遲緩、先天性長QT綜合症(一種心臟電活動的病症,當運動或壓力出現時,可導致突然、不可控制及危險的心跳速度和節奏反應)、同時服用其他已知延長QT間期藥物、曾出現心律失常徵狀)、曾患精神科疾病、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兒童或青少年慎服。
  • 避免過度曝曬(如出現光敏感反應便應即時停服和求醫)。
  • 如出現精神、神經或過敏反應(包括嚴重出疹),應即時停服和求醫。
  • 肌腱受損的情況(包括肌腱斷裂)十分罕見。肌腱斷裂的情況或會在開始服藥後48小時內發生,也會於停止服藥後數個月內發生。60歲以上患者較易肌腱受損,同時使用皮質類固醇會增加肌腱受損的風險。如懷疑出現腱炎,應即時停服左氧氟沙星和求醫。

 

返回最頂

 

一般須知


  • 遵循治療規定並按時服藥、過愉快的生活、飲食均衡和充分休息,均有助復元。
  • 除了「全監督治療」外,還有一些方法可幫助你記得按時服藥,包括每天同一時間服藥、請家人或朋友提醒你服藥、每天服藥後在月曆上標示,以及把藥丸放入一星期裝的藥盒內。
  • 大多數活躍結核病患者無須嚴密隔離,但建議在治療初期放病假,暫時不要上班或上學。
  • 服藥約2至3星期後,你已不能把結核菌傳染他人。應定時清潔起居環境,作為一般衞生習慣。冷氣機隔塵網也應慣常清洗。
  • 採取基本預防措施,以免將結核菌傳染家人和朋友:戴上口罩;每當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最好以用後棄置的紙巾遮蓋口部;將用過的紙巾放入密封的塑膠袋內才棄置;盡可能打開窗戶,確保有充足的新鮮空氣流通,並開動風扇將室內空氣吹到室外;不要與別人同房而睡,因為你睡覺時可能咳嗽或打噴嚏;以及保持個人衞生,包括保持雙手清潔和妥善洗手。
  • 確保曾與你共處的人戴上口罩和勤洗手。胸肺科可能會請他們接受結核病感染測試,看看是否須給予預防性治療。如他們出現看似是結核病的徵狀,請他們盡快到胸肺科求診。
  • 在傳播結核菌方面,衣服、牀鋪被單、廚房用具和牆壁並非重要媒介。結核病不會通過握手、分享食物或飲品、接觸牀單或廁板,以及接吻而傳播。
  • 完成抗結核病療程後,結核病復發的機會應該不大。不過,你仍須保持強健體魄,維持健康生活模式,以防復發。如看似是結核病的徵狀再次出現,應求醫再作檢查。
  • 健康生活模式(包括適量運動、充足休息及睡眠、均衡飲食、避免煙酒、呼吸新鮮空氣和保持心境開朗)有助預防結核病。
 

返回最頂

 
 

與你的醫生溝通

  • 告知醫生你的病歷(包括你是否愛滋病病毒帶菌者,以往曾否接受結核病治療,是否對已知藥物、色劑或防腐劑敏感等),因某些疾病可能須採取特別預防措施。
  • 抗結核病藥物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告知醫生你正服用的藥物,包括處方藥物、成藥、草本或維他命補充劑,以決定你可安全服用哪種抗結核病藥物或更改藥物的劑量。
  • 服用某些藥物時,如同時進食某些食物、喝酒或吸煙,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與專業醫護人員討論食物、酒精或煙草對你所服用的藥物有何影響。
  • 懷孕或餵哺母乳時須告知醫生,因為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不應服用某些口服抗結核病藥。
  • 按照醫生指示定期覆診。如徵狀在2至3星期內沒有改善,甚至變差,應徵詢醫生的意見。你可能須接受醫學化驗,例如驗血、驗尿,以及作視力、聽力和神經測試,以評估你的治療進展或不良反應。上文沒有列明的其他副作用也可能出現。如你發現任何副作用,應徵詢醫生的意見。
  • 某些抗結核病藥會干擾醫學化驗。如你正服用抗結核病藥,應告知主診醫生。
 

返回最頂

 
 
口服抗結核病藥的貯存

口服抗結核病藥應存於妥善封口的器皿內,並放在陰涼、乾爽、遠離光線和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兒童誤服。除非藥物標籤上另有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

 

返回最頂

 
 
 

返回最頂

 
 
鳴謝:在撰寫本文章的過程中,衞生署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和衞生署胸肺科作出了寶貴的貢獻,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5年11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