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他 安 全 警 示
|
|
台灣:含azathioprine成分藥品安全資訊 |
|
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公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接獲數例疑似使用含azathioprine成分藥品,引起全血球低下 (pancytopenia) 而導致死亡之嚴重不良反應通報案例。
Azathioprine之活性代謝物會經由硫嘌呤甲基轉移酶 (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 及Nudix hydrolase 15(此水解酶由NUDT15基因編碼)兩種酵素,進行代謝及去活化作用。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接獲數例疑似使用含azathioprine成分藥品導致全血球低下 (pancytopenia) 之不良反應通報,當中包含死亡及危及生命之案例,並有個案基因檢測結果顯示NUDT15基因表現型為弱代謝型 (poor metabolism)。
目前已知TPMT及NUDT15具基因多型性,其基因變異型與azathioprine代謝相關,而有關藥品基因體學相關文獻研究內容綜整如下:
- TPMT基因表現為弱代謝型者,發生於歐美及非裔族群之機率較高(約0.3%),於東亞裔族群之發生機率較為罕見;NUDT15基因表現為弱代謝型者,發生於東亞裔族群之機率約為2%(具風險之基因變異頻率約為9.8%),於歐美族群中較為罕見(<1%)。
- 此兩類基因多型性具有種族特異性,根據目前研究指出,TPMT及NUDT15之酵素代謝基因型雖可於用藥前由基因檢測發現,卻無法辨識所有可能造成azathioprine不良反應或毒性之風險因素,故基因檢測仍無法取代定期進行全血球監測在臨床治療上之必要性。
考量曾接獲疑似使用含azathioprine成分藥品於體內缺乏TPMT或NUDT15酵素活性之病人,發生全血球低下 (pancytopenia) 不良反應之案例,經食藥署彙整相關資料進行整體性評估,評估結果為含azathioprine成分藥品中文仿單應於「警語及注意事項」段落刊載TPMT缺乏、NUDT15基因變異可能增加骨髓抑制風險,以及用藥期間應密切監測全血球之相關安全性資訊。
醫療人員應注意事項:
- 先天性缺乏TPMT活性之病人對azathioprine的骨髓抑制作用非常敏感;NUDT15表現微弱代謝型者在亞裔族群中發生頻率較高,此類病人使用azathioprine治療時,可能會增加嚴重的骨髓抑制風險,並可能導致病人危及生命或死亡之後果。
- 目前基因檢驗尚無法辨識出所有具嚴重毒性風險因子的病人,因此在使用azathioprine時須密切監測病人之血球計數。
- 使用azathioprine期間,應特別監測血液毒性是否發生,必要時調降維持劑量以達到臨床反應所需之最低劑量。開始使用azathioprine的 8週內,建議最少每週進行一次全血細胞監測(包含血小板),高劑量下或有嚴重腎臟/肝臟功能不全時更應密切進行測量,後可視情況逐漸減少測量頻率。使用azathioprine 8週後,建議每月進行一次全血細胞監測或者至少間隔不要超過3個月。
- 血球計數一旦出現異常下降的徵兆,應立即中斷治療,因白血球與血小板在治療中斷後,仍可能會持續減少。
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http://www.fda.gov.tw/TC/siteList.aspx?sid=1571
在香港,有9種註冊藥劑製品含有azathioprine。所有產品屬醫生處方藥物。至今,衞生署接獲20宗涉及azathioprine的藥物不良反應個案,其中一宗個案與pancytopenia有關。就上述食藥署的公告,衞生署會發信通知本地醫護專業人員。衞生署會對其他海外藥物監管局就此藥物發出的安全更新保持警惕,以考慮任何必要的行動。
完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香港時間15時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