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類固醇藥物
外用類固醇是塗搽於皮膚表面以減低痕癢及發炎的藥物。它們適用於多種皮膚病,例如濕疹、過敏性皮炎及牛皮癬等。它們不能根治由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和有機會令皮膚感染更加嚴重。
外用類固醇的種類
根據其抗炎特性,外用類固醇分為四類,包括有溫和、中度、強及極強四類;製品劑型有軟膏,乳液及油膏等。常用的外用類固醇藥物有氟輕松Fluocinolone、氫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等。
使用方法
- 使用前,必須清潔雙手及皮膚患處,然後弄乾。
- 根據醫生指示,在患處薄薄地塗上藥物。
- 除非將藥物塗搽在手上進行治療,否則每次使用藥物後必須洗手。
用藥須知
- 若於使用藥物後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疹、面部或手部腫脹、 呼吸困難等,請立即求醫。
- 必須根據醫生的指示使用藥物 。不適當地使用藥物有可能增加出現副作用的機會和令病情惡化。
- 不要塗搽過多藥物或塗搽在傷口處,以免藥物過度滲入皮膚而導致副作用。
- 避免搔抓患處,以免導致傷口及皮膚感染。
- 除非醫生指示,否則毋需用繃帶包紮或覆蓋患處。
- 如果患有過敏性接觸性皮炎, 應避免皮膚接觸刺激物和過敏原,例如清潔劑和化學物質。使用清潔劑時可以戴上手套保護皮膚。
注意事項
外用類固醇戒斷反應
如果你的皮膚病於外用類固醇治療停止後不久發作或出現反彈,而你之前一直長時間不間斷地使用外用類固醇藥物,你可能正經歷一種外用類固醇戒斷反應。
外用類固醇戒斷反應通常於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藥物後出現,例如成年人使用超過十二個月,甚或兒童連續使用兩個月後亦有可能出現。戒斷反應也通常於頻繁或長時間使用這些藥物後出現。在面部或生殖器官等敏感地方使用外用類固醇藥物更常發生戒斷反應。
嚴重外用類固醇戒斷反應的徵狀包括皮膚發紅。這種發紅可能會擴展到外用類固醇治療的範圍之外。泛紅情況由粉紅色到紫色不等,或會貌似正常膚色加深,情況因應個別膚色而異。其他徵狀包括灼熱或刺痛感、劇烈痕癢、脫皮或帶有滲液的潰瘍。這些徵狀可能會在停止治療後數天或數週出現。
如果你在停止治療後出現上述任何情況,請聯繫你的醫生。
常見副作用
短期使用外用類固醇一般沒有嚴重的副作用。副作用的例子有皮膚乾燥、痕癢、刺痛、皮膚變紅等。長期及過量使用藥物可能會導致皮膚變薄。
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取決於藥物劑量、種類及療程長短。因此,請遵照醫生指示用藥。
貯存方法
把藥物存放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 避免高溫或光線直接照射。除個別藥物有特別指示外,一般毋須存放在雪櫃內。把藥物存放在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已經過期或不再需要使用的藥物便須棄掉。
此藥物資訊只供參考之用。 應按照醫生及藥劑師指示用藥。 如有疑問,請向醫生、藥房職員或其他醫護人員查詢。 切勿將自己的藥物給予他人使用。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2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