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至 主 要 內 容
列印頁面

外用類固醇藥物

外用類固醇藥物

外用類固醇藥物能有效控制皮膚發炎,因此適用於多種皮膚病,例如濕疹、過敏性皮膚炎及牛皮癬等。

外用類固醇藥物能消炎,但並不能殺菌,反而會助長細菌滋生,所以絕對不能用於感染性皮膚病,例如癬和瘡等。

常用的外用類固醇藥物包括有氟輕松(Fluocinolone)、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和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 等,製品形式有乳劑、軟膏及凝膠劑等。這類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大部份必須由醫生處方才可以在註冊藥房購買。


藥物應用

長期及不適當地使用外用類固醇藥物,可能導致不良的副作用,如皮膚乾燥、敏感等。因此必須遵從醫生的指示。

在使用軟膏、洗劑或乳膏劑等藥物之前,應首先清潔皮膚患處,然後搽上一層薄薄的藥膏,輕輕按摩,使藥物滲入皮膚。不可塗搽過多,以免藥物過量吸收入體內而產生副作用。除非醫生指示,毋須用繃帶包紮或遮蓋患處。

未經醫生指示,切勿自行用藥或介紹予他人使用,以免因錯誤用於感染性皮膚病而令病情惡化。治理期間,切勿以指甲搔患處,以免導致皮膚損傷而造成感染。敏感性皮膚炎患者,應避免接觸化學物質,例如使用清潔劑時,應戴上手套以保護皮膚。


藥物的貯存方法

藥物應貯存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除個別藥物之標籤上有特別指示外,一般毋須存放在雪柜內。此外,藥物要妥善貯存,以免兒童誤服而發生意外。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2年1月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