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和腹瀉
排便習慣因人而異。一般來說, 排便有規律而且大便容易排出便屬於正常。便秘指排便次數少, 排便時有困難或感覺未能排清。 另一方面,腹瀉指二十四小時內排出稀便多於三次。
其他需要注意的症狀
如有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
- 持續便秘或腹瀉
- 大便帶粘液或血
- 發燒
- 非常嚴重的腹痛
-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
瀉藥
膨脹性通便藥 (歐車前子 Psyllium)
膨脹性通便藥增加糞便體積。此類藥物一般於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時見效。服用膨脹性通便顆粒前,須先溶化或混合在水中。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痛、 腹脹、胃痙攣等。
刺激性瀉藥 (比沙可啶 Bisacodyl 、番瀉葉 Senna、 甘油栓劑 Glycerin suppositories)
刺激性瀉藥刺激腸道蠕動。口服藥物一般於六至十二小時見效, 通常於晚上服用; 肛門塞藥則十五至六十分鐘見效。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痛、噁心等。
滲透性瀉藥 (乳果糖 Lactulose)
滲透性瀉藥將水分吸入到腸道之中。此類藥物一般於二至三天見效。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痛、脹氣 、噁心、嘔吐等。
止瀉藥及其它腹瀉時用的藥
腸蠕動抑制劑 (洛哌丁胺 Loperamide)
腸蠕動抑制劑抑制腸道蠕動以減輕肚瀉症狀。不應服用超過處方劑量。如果出現血便或發燒,便不應服用。常見的副作用有便秘 、噁心、腹痛等。
口服補充水份鹽
口服補充水份鹽含有電解質和葡萄糖,有助補充因腹瀉導致的水和電解質流失。服用前需按指示將藥粉溶於飲用水中;服用時分多次飲用,每次喝少量。24小時後仍未服用的溶液,必須丟棄。
服食藥物須知
- 若於使用藥物後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疹、面部或手部腫脹 、呼吸困難等,請立即求醫。
- 長期服用瀉藥有機會令身體對瀉藥產生依賴,減低排便功能。
- 切勿隨意服用腸蠕動抑制劑。 對於由腸胃感染引起的腹瀉, 腸蠕動抑制劑或會阻礙腸道排出有害病菌,令病情惡化。
- 如果懷孕、計畫懷孕或正在哺乳,應告知醫生。
- 請告知醫生或藥劑師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包括處方藥物 、成藥和維他命。
貯存方法
把藥物存放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 ,避免高溫或光線直接照射。除個別藥物有特別指示外,一般毋須存放在雪櫃內。 把藥物存放在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
生活模式建議
- 飲用充足的水分
- 如有便秘,應多吃蔬果及全穀類食物,以增加纖維攝取量
- 如有腹瀉,應保持飲食有足夠營養,避免進食油膩食物
- 恆常運動
-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便意時不要拖延
- 保持良好衞生,預防腸道感染
此藥物資訊只供參考之用。 應按照醫生及藥劑師指示用藥。 如有疑問,請向醫生、藥房職員或其他醫護人員查詢。 切勿將自己的藥物給予他人使用。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2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