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至 主 要 內 容
列印頁面

傷風藥

上呼吸道感染

傷風泛指上呼吸道,即鼻、咽、喉、氣管等部位的感染。這是十分常見的傳染病,而病例多屬輕微。目前,有超過二百種的病毒可以引致傷風。由於傷風由病毒引起,故此抗生素並無療效,一般均會在一星期內自動復原。傷風並沒有治本的藥物,最重要是有充份休息,以防止感染蔓延至下呼吸道。


常用藥物

常用於治療傷風之藥物,可包括以下四種:

  1. 止痛退燒藥:如亞士匹靈(Aspirin),對乙醯氨基酚(Paracetamol)等。在香港,乙醯氨基酚是最常用的止痛和退燒藥物,一般以品牌產品或非專利名稱產品出售。作用是退燒及減輕頭痛、肌肉痛等病徵。藥物會令身體發汗,有些還會刺激胃黏膜而引致胃部不適,因此,宜於飯後服用。市面上一般治療傷風之成藥,多含有此類藥物之成份。

  2. 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s):作用是收乾鼻水、通鼻塞。此外,亦有抗敏感作用,可用於治療敏感性疾病,例如鼻敏感、皮膚敏感等。此類藥物可引起睡意、口渴、及胃部不適等副作用。所以應多喝開水及於飯後服藥。同時,更切忌飲酒,及應避免駕駛或進行危險性工作;亦不可同時服用安眠藥、鎮靜劑或解痙藥。詳細情況,可請教醫生、藥劑師或配藥員。

  3. 咳藥水:傷風患者因受病毒感染,呼吸道會產生大量分泌物,形成痰多咳嗽現象。咳嗽的作用是要把痰清除,從而使病毒能一併排出。此外,在感染復原後,部份病人仍會覺得喉頭痕癢,又或因外來刺激,如煙、塵、寒冷等誘發而經常想咳,尤其在晚上,影響睡眠,這種現象俗稱乾咳。

    常見之咳藥水根據其作用可分為兩類:
    1. 袪痰劑(Expectorant):作用是使呼吸道之分泌增加,這些分泌液不但可以保護呼吸道的黏膜,而且會減低痰的黏性,使其流動性增加,易於排出,間接促成止咳的目的。常用的袪痰藥有氯化胺(Ammonium Chloride)、依必格酊(Tincture of Ipecacuanha)、遠志酊(Tincture of Senega)等。
    2. 鎮咳劑^(Antitussive):作用是抑制中樞神經,以達到止咳之目的,部份鎮咳劑含可待因*(Codeine),會引起睡意,因此服用時要特別留意。

  4. 其他醫治傷風藥物包括喉糖、嗽口水等。作用是暫時減輕喉部痛楚,舒緩因傷風所引致之部份不適症狀。

關於兒童傷風咳藥的安全使用建議

  • 傷風咳藥不適用於六歲以下兒童。如你的小孩正患有傷風咳的症狀,你應向醫生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案。
  • 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忌食可待因*。十二至十八歲已有其他風險因素或可增加對可待因*抑制呼吸作用的敏感度的青少年,除非服用可待因*的效益大於風險,否則應避免使用。風險因素包括與肺換氣不足有關的情況,例如進行手術後、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肥胖、嚴重肺部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及同時使用會引致抑制呼吸的藥物。



藥物的貯存方法

藥物應貯存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除個別藥物之標籤上有特別指示外,一般毋須存放在雪柜內。此外,藥物要妥善貯存,以免兒童誤服而發生意外。

*自2024年1月26日起,藥房在供應含有可待因的非處方藥物時,須按法例要求記錄購買者的個人資料,包括其身份證號碼。
^ 由於含「嗎啉乙基嗎啡」的藥劑製品的效益不再超過其風險,因此自2024年1月1日起,含該成分的藥劑製品已被禁止在香港使用。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4年2月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