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
癬是由寄生於皮膚的黴菌(真菌)所引發的傳染性皮膚病。黴菌是一種寄生性的微生物,最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日常所謂的「發霉」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在人體中常見的癬有以下幾種:
- 足癬(俗稱香港腳)通常是感染腳趾間的皮膚,可能出現水泡,或皮膚乾裂脫落的病徵,患處會十分痕癢。如處理不當,患處會演變成細菌性皮膚炎及有發膿現象。
- 體癬為感染於身體的癬患統稱(通常是指軀幹、頸部和四肢),有時也會稱為金錢癬或圓癬。
- 股癬是感染腹股溝範圍的癬患,可影響大腿上部的內側,偶爾也會延伸至腹部和臀部。
- 甲癬(又稱灰甲)為感染腳趾甲和手指甲的癬患,以腳趾甲較為常見。受感染的趾甲/指甲會變色、變形、加厚。
- 花斑癬(又稱花斑糠疹、汗斑)為黴菌感染一種,皮膚呈淺色斑,患處會痕癢。
註:牛皮癬(銀屑病)並不是由黴菌感染的疾病,及並不是帶傳染性。抗癬藥對此病沒有效用,並應由醫生指導治理。
藥物的種類
若以給藥形式來分類抗癬藥,大致可分為外用和口服兩種。
- 外用製劑
「外用」是指局部塗抹於患處的製劑。乳膏劑、軟膏劑、洗髮液和指甲液是外用製劑的例子。
乳膏劑採用水性基質,抗癬藥中很常應用。軟膏劑是以油性為基質,適用於乾燥和龜裂的皮膚。指甲液對甲癬特別有用途。洗髮液通常用於頭皮屑(頭皮糠疹)和花斑癬。
正如上述提到,乳膏劑在抗癬藥中很常見。在乳膏中,含有十一烯酸及其鋅鹽(undecanoic acid and zinc undecenoate)或萘替芬(naftifine)的製劑為非處方藥物。但是,含咪唑類(如:克霉唑clotrimazole、咪康唑mi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或特比萘芬(terbinafine)的乳膏劑則可從監督售賣藥物的形式購買。
軟膏劑中的複方苯甲酸軟膏(compound benzoic acid ointment)(含苯甲酸(benzoic acid)及水楊酸 (salicylic acid))為非處方藥物。
指甲液中含阿莫羅芬(amorolfine)的製劑為非處方藥物,而含噻康唑(tioconazole)的則是監督售賣藥物。
至於洗髮液,含硫化硒(selenium sulfide)的製劑為非處方藥,而含有酮康唑的則為監督售賣藥物。
- 口服製劑
口服的抗癬藥適用於使用外用製劑後無效的癬感染患者,並且適用於已擴散全身的感染。
含灰黃霉素(griseofulvin) 或特比萘芬的口服製劑常處方於對外用抗癬藥無效的甲癬或體癬。這些口服製劑為處方藥物,須在醫生監察下使用。
使用藥物需知
一般情況下,外用抗癬藥足以治療輕微的癬感染。治療癬患需要耐心。受感染的部位要好好護理以避免來自細菌的感染。為避免患處復發,患者除了將患處徹底治理,更要在治癒後保持患處清潔,不然很容易復發。而口服藥治療期會比較長。例如,口服的甲癬藥須要定時服用長達數個月或以上才能見效果,所以患者必須有恆心,服用藥物至趾甲完全康復為止。
使用外用製劑前,注意要應徹底清潔並弄乾感染部位。
外用製劑可能會引起局部皮膚反應,如發癢、發紅、腫脹或其他過敏症狀。某些口服的抗廯藥可能會引起頭痛、腸胃不適、腹瀉或嘔吐的副作用。如果使用後感到不適,應徵詢醫生意見。
不要在沒有醫護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盲目使用抗癬藥物,因為這可能會加重您的病情,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特別是不要胡亂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促進真菌生長並使您的病情變得複雜。
藥物貯存
藥物應貯存在陰涼及乾爽的地方。除個別藥物的標籤上有特別指示外,一般毋須存放在雪櫃內。此外,藥物要妥善貯存,以免兒童誤服而發生意外。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3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