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至 主 要 內 容
列印頁面

抗腦癇藥

腦癇

腦癇是一種腦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此疾病的特點是反復腦癇發作。病發時,身體某一部位或整個身體會短暫非自主性抽搐,有時伴有意識喪失。腦癇發作是由於一組腦細胞異常放電而造成。腦癇發作的程度可以從極短暫的意識喪失或肌肉抽動到嚴重而持續的抽搐不等。腦癇有很多成因,包括遺傳及腦部損傷等。

抗腦癇藥是控制腦癇發作的藥物,定期服用可抑制腦癇發作,使患者可以過著正常生活。不同類型的腦癇所需的抗腦癇藥不同,醫生會因應患者的情況而處方合適的藥物,有些患者或會需要服用多種藥物。


常用藥物

抗腦癇藥的選擇因人而異,主要根據患者的腦癇類型而定。醫生還會考慮與患者相關的特定因素(如年齡、性別、伴隨疾病、肝腎功能和伴隨藥物等)和與藥物相關的特定因素(如療效、不良反應、費用和給藥途徑等)。近年,除了傳統的抗腦癇藥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和丙戊酸),許多新藥(如加巴噴丁、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亦已經獲得註冊。其他不同藥物的研發也在進行中。


服用藥物須知

患者一般需要長期服用處方的藥物,以減少復發次數並控制病情。如發現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應立即就醫。

少數接受抗腦癇藥物治療的人士曾有出現自殘或自殺的念頭。如果出現任何憂鬱症狀和/或自殺念頭,應立即尋求醫生意見。

切勿在未經醫生的指導下自行停藥或改變劑量。應確保有足夠的藥物儲備,以維持到下次就診。

如忘記服藥,應儘快服用。如已接近下一劑的預定服用時間,應跳過漏服的藥物,按照指示服用下一劑。切勿服用雙倍劑量。

部份患者服藥後可能會感到腸胃不適,因此宜於飯後服藥。

患者服藥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會因其服用的藥物而有所不同。抗腦癇藥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嗜睡、精神不振、頭痛等。


藥物貯存

藥物應貯存在陰涼及乾爽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特別訂明,一般毋須存放在雪櫃內。為避免兒童誤服藥物,口服藥應妥善貯存。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3年10月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