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至 主 要 內 容
列印頁面

止嘔藥

引言

噁心和嘔吐是常見的徵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例如懷孕早期晨吐、暈浪、腸胃炎,亦可以是化療和麻醉後的副作用。止嘔藥是一種用於治療或預防因化療、麻醉和暈浪所引起的噁心和嘔吐的藥物。


多種生理途徑可引發噁心和嘔吐。因此,不同類型的止嘔藥會針對不同的機制來緩解這些症狀。一般來說,當腦部的化學受體刺激區及嘔吐中樞被刺激時,便會引起噁心和嘔吐。止嘔藥物主要透過抑制這些區域內的特定神經傳導物質的受體而發揮作用。

止嘔藥的種類

止嘔藥物有不同的種類,比較常用的包括:

  • 抗組織胺藥物(如:異丙嗪、茶苯海明)
  • 抗膽鹼藥物(如:東莨菪鹼)
  • 多巴胺拮抗藥(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吩噻嗪類藥物: 丙氯拉嗪和氯丙嗪)
  • 5-HT3受體拮抗藥(如:昂丹司瓊、格拉司瓊、帕洛諾司瓊)
  • NK-1受體拮抗劑(如:阿瑞匹坦、 福沙匹坦、奈妥匹坦)

止嘔藥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潛在的成因。舉例來說,東莨菪鹼或抗組織胺藥如茶苯海明,常用於因暈浪而引起的噁心和嘔吐。相反,5-HT3受體拮抗藥和NK-1受體拮抗劑常用於治療手術麻醉後或因接受化療而引致的嘔吐。

常用止嘔藥的副作用*

  1. 抗組織胺藥物: 昏昏欲睡、頭痛、口乾、 鼻腔乾燥、視力模糊、 便秘 、泌尿困難或滯留
  2. 抗膽鹼藥物: : 口乾、昏昏欲睡、視力模糊、 便秘 、暈眩、消化不良、潮紅、頭痛、心悸、皮膚反應、心跳過速、泌尿系統疾病
  3. 東莨菪鹼外用貼片可能引起的其他副作用:

    • 排尿困難;
    • 記憶力或專注力下降、煩躁不安、定向障礙、意識模糊或出現幻覺;
    • 因流汗減少而導致體溫升高。

  4. 多巴胺拮抗藥 (包括吩噻嗪類藥物): 鎮靜、暈眩、頭痛、面部和身體出現異常的動作、震顫、不安、高泌乳素血症
  5. 5-HT3受體拮抗藥: 頭痛、便秘、潮紅、局部注射部位的反應
  6. NK-1受體拮抗劑:頭痛、暈眩、食慾下降、腸胃不適、便秘、消化不良、疲勞、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ALT) 或天冬氨酸轉氨酶 (AST) 的水平上升、打嗝

一般建議*

  • 止嘔藥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並不能根治噁心嘔吐的潛在原因。請遵照醫生或藥劑師指示使用止嘔藥。避免長期使用止嘔藥。
  • 由於止嘔藥可能會掩蓋症狀並延遲嚴重疾病的診斷,因此建議在使用此類藥物前諮詢醫生意見。
  • 請遵照醫生所規定的服用劑量和指示服藥。
  • 若症狀持續或惡化,請諮詢醫生意見。
  • 服用任何藥物前請諮詢醫生,並避免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在未經醫生建議下自行用藥。
  • 由於兒童或老人較易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建議在給兒童或老人服用止嘔藥時要格外小心。
  • 如在頭部受傷後出現反覆嘔吐,需要立即就醫。
  • 若嘔吐物帶血或呈綠色,請緊急就醫。
  • 非經醫生指示,不可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或保健產品。
  • 因此類藥物大部份都可能令人有睡意並損害協調性,所以在服用止嘔藥後,切勿駕駛或操作機械。
  • 服用止嘔藥時切勿飲酒,因為酒精會加強此類藥物的鎮靜作用。

貯存

止嘔藥應存放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通常無需冷藏。此外,應妥善將藥物存放在兒童無法觸及和看見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此處包含的信息或未能涵蓋所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注意事項、警告、藥物相互作用、過敏反應或不良反應。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5年10月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