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口 服 抗 抑 鬱 藥

 
 

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令患者會感到持續悶悶不樂和對任何事物都失去興趣的疾病。患者毫不享受生活,而且難以樂觀面對將來。任何人不論年齡性別,都可能會患上抑鬱症。抑鬱症起始發病平均年齡是二十多歲,以女性患者居多。

抑鬱症的徵狀和嚴重性因人而異,因此必須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徵狀可能涉及心理方面(例如持續情緒低落、 有罪疚感、絕望和無助感)、生理方面(例如食欲或體重改變、睡眠質素差和缺乏活力),和社交方面(例如疏遠朋友,家居或家庭生活出現困難)。 徵狀會持續數星期或數月,令工作、社交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受到干擾。

抑鬱症的治療通常結合藥物、心理治療和自我幫助(適用於臨界級抑鬱症徵狀和輕度的抑鬱症患者)。 如不妥善治療,抑鬱症可引致嚴重後果,例如自殺、婚變、失業和失卻友誼。大多數患者接受藥物、 心理輔導或其他治療後,病情都有好轉。

 

返回最頂

 
 

治療方法

治療抑鬱症的方法有很多,以結合藥物和心理治療最為有效。

抗抑鬱藥是治療抑鬱徵狀的藥物。在香港,所有註冊抗抑鬱藥都有口服劑型,例如片劑、膠囊、糖漿和藥液。這些製品全屬處方藥物,應嚴格遵照醫生的指示和建議服用。

 

返回最頂

 
 

抗抑鬱藥的類別

一般而言,抗抑鬱藥可分為五個主要類別:(1)三環類抗抑鬱藥、(2)單胺氧化酶抑制劑、(3)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4)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和(5)非典型抗抑鬱藥。

抗抑鬱藥以改變大腦一組化學物質(稱為神經遞質)的水平而發揮作用。有些神經遞質,例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可改善心情和情緒。神經遞質水平只可逐步提升,因此大多數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抑鬱藥兩至四星期,才察覺到徵狀有所改善。

1. 三環類抗抑鬱藥:這類藥物已使用多年,但由於所引起的副作用較多而且較嚴重,現在通常不建議作治療抑鬱症的第一線藥物。三環類抗抑鬱藥包括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米帕明和去甲替林。
 
2.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這是另一類較早期開始使用的抗抑鬱藥,會產生種種副作用。通常在其他類別的抗抑鬱藥藥效不彰時,才會使用這類藥物,例子包括嗎氯貝胺。
 
3. 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這類是最常處方的抗抑鬱藥,不單較其他類別安全,一般引起較少副作用,例子包括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
 
4. 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這類藥物是為取得較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更好的臨牀效果而製造,但到目前為止,其效用方面是否優勝於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仍未取得實證。藥效似乎因人而異,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對某些患者有較好的療效,而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則對另一些患者發揮較佳效用,例子包括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和地文拉法辛。
 
5. 非典型抗抑鬱藥:這類藥物不能歸入任何抗抑鬱藥類別,因此稱為非典型抗抑鬱藥,例子包括安非他酮和曲唑酮。
 

返回最頂

 
 

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大多數抗抑鬱藥一般都很安全,但在一些情況下,18至24歲的年青成人服用抗抑鬱藥後可能出現自殺和自殘的念頭,特別是服藥後首數星期或改變劑量的時候。 在進行抗抑鬱治療的初期,應密切監察患者,直至抑鬱病情顯著改善。以抗抑鬱藥治療其他疾病的初期,患者也可能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兒童和青少年服用抗抑鬱藥也必須小心監察,因藥物可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雖然情況並不常見。

抗抑鬱藥
 
常見副作用
 
注意事項
 
1. 三環類抗抑鬱藥
  • 頭暈
  • 心神不寧
  • 睡眠失調
  • 煩躁不安
  • 焦慮
  • 口乾
  • 視力模糊
  • 便秘
  • 冒汗
  • 頭昏
  • 尿瀦留
  • 尿瀦留、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未經治療的閉角型青光眼、嗜鉻細胞瘤(罕見的腎上腺腫瘤)、癲癇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肝功能受損的患者慎用
  • 心傳導阻滯、心律不正或心肌梗塞初期康復或嚴重肝病的患者不應服用
2.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 頭暈
  • 體位性低血壓
  • 腸胃失調
  • 頭痛
  • 心神不寧
  • 充血性心臟衰竭、腦血管病和嗜鉻細胞瘤的患者不應服用
  • 肝功能受損、癲癇症、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患者慎用
  • 血液病症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應服用或格外慎用
  • 避免與一些含有蛋白質酪胺酸的食物和飲品(例如啤酒、酒、朱古力和芝士)同服,否則可能會令血壓顯著上升
3. 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
  • 噁心和嘔吐
  • 消化不良
  • 腹瀉
  • 便秘
  • 厭食以致體重降低
  • 頭痛
  • 口乾
  • 性欲減退
  • 焦躁不安
  • 失眠
  • 癲癇症、心臟病、糖尿病、閉角型青光眼、曾出現出血病症或肝功能受損的患者慎用
  • 如執行技能任務的能力受損,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

4.  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
  • 噁心和嘔吐
  • 消化不良
  • 腹瀉
  • 便秘
  • 食欲減退和體重改變
  • 口乾
  • 性功能障礙
  • 潮熱
  • 心跳加快
  • 失眠
  • 頭痛
  • 中度至嚴重肝或腎功能受損的患者、心室性心律不正高危者或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患者不應服用
  • 曾出現抽筋、出血病症、輕躁狂症或躁狂症的患者慎用
5.  非典型抗抑鬱藥
 例子1:安非他酮
  • 頭痛
  • 失眠
  • 口乾
  • 味覺失調
  • 心跳加快
  • 焦慮
  • 癲癇症、進食失調症或嚴重肝硬化的患者不應服用
  • 長者和糖尿病、酗酒、曾有頭部創傷、雙相情感性障礙或精神病、近期曾患心肌梗塞和肝、及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慎用
  • 孕婦或計劃生育的婦女慎用,因為有增加胎兒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潛在風險
 例子2:曲唑酮
  • 頭暈
  • 口乾
  • 視力模糊
  • 頭痛
  • 疲勞
  • 噁心
  • 肌肉疼痛
  • 心跳不規律
  • 心血管疾病、癲癇症和嚴重肝或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慎用

脫癮症狀


抗抑鬱藥不像違禁毒品和香煙般令人上癮,但停止服用時,可能會出現脫癮症狀,包括:

- 胃部不適
- 感冒徵狀
- 焦慮
- 頭暈
- 晚間夢境逼真
- 身體有觸電感

在大多數情況,脫癮症狀都頗為溫和,但偶爾也可以頗為嚴重,較有可能見於服用帕羅西汀和文拉法辛的患者。
 

返回最頂

 
 

一般須知

  • 抗抑鬱藥的療程通常為期最少六個月。如病人曾患抑鬱症,醫生可能建議兩年的療程。

  • 根據醫生的指示服藥。切勿服用超過建議的劑量,否則會增加嚴重副作用的風險。

  • 如你正服用抗抑鬱藥,尤其是三環類抗抑鬱藥或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切勿飲酒,以免產生副作用。

  • 有些抗抑鬱藥會令人感到頭暈,尤其是初次開始服用。如服藥後感到頭暈,避免駕駛或操作機械。

  • 除非醫生建議,否則切勿同時服用兩類抗抑鬱藥。
 

返回最頂

 
 

與醫生溝通

  • 應與醫生溝通,以訂立最佳的治療方案。醫生會因應你的情況和對藥物的反應,處方最適當的藥物。

  • 抗抑鬱藥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告知醫生你正在服用的藥物,包括成藥,以便醫生決定你可安全服用哪些抗抑鬱藥。

  • 告知醫生你的病歷,因某些疾病可能須採取特別預防措施。

  • 告知醫生你是否懷孕或將會懷孕,因為大多數抗抑鬱藥不適合懷孕或將會懷孕的婦女服用。
  • 如你懷疑身體出現的徵狀或副作用與你服用的抗抑鬱藥有關,應即請教醫生。醫生可能會覆檢你所服用藥物的種類。

  • 如在服用抗抑鬱藥期間出現自殺或自殘的念頭,立即求醫。
 

返回最頂

 
 
抗抑鬱藥物的貯存

抗抑鬱藥物應存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此外,所有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兒童誤服。

 

返回最頂

 
 
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以及衞生署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對撰寫本文章作出寶貴的貢獻。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4年2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