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口 服 抗 真 菌 藥 物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是由環境普遍存在的真菌引起的。真菌感染通常在表層出現,往往涉及指甲、頭髮和皮膚。真菌感染的徵狀取決於感染的類別和受感染的身體部位。真菌感染常見的別和相關的徵狀如下:

1. 腳癬 - 通常影響腳趾之間的皮膚。徵狀可包括皮膚出現水泡或脫皮和乾裂,導致受感染部位強烈痕癢。
2. 指甲真菌感染 - 導致腳趾甲或手指甲增厚、變色、捲曲、易碎並有時變得脆弱,指甲折斷。
3. 金錢癬 - 導致身體皮膚或頭皮出現環形紅疹。

4. 念珠菌陰道炎 - 導致陰道和外陰發炎和腫脹。

入侵性真菌感染較少見,但可能導致較嚴重的真菌感染。這類感染會深入人體組織或器官之內,例如大腦和肺部。

糖尿病或其他免疫系統受削弱的疾病患者會較大機會患上真菌感染,因為他們的免疫力較弱。此外,營養和衞生較差的人、皮膚閉塞和居住在溫暖潮濕氣候的地方,都是一些引起真菌感染的誘發因素。

 

返回最頂

 
 

治療

大部分真菌感染都可以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但是,如果感染範圍廣泛或嚴重,則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藥物。此外,藥物治療不能取代可以控制病情和預防疾病復發的良好個人衞生習慣。

抗真菌藥物有很多類別。針對不同的真菌感染。選擇哪種抗真菌藥物,則須視乎感染的類別、病人的病歷和用藥歷史等不同考慮因素。因此,使用抗真菌藥物前,徵詢醫生的意見尤其重要。

 

返回最頂

 
 

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藥物

大部分的口服抗真菌藥物屬醫生處方藥物,並有不同的劑型,如片劑、膠囊和懸浮液。這些藥物應在醫護專業人員密切監察下方可使用。

口服抗真菌藥物一般分為三個主要類別: 烯丙胺、唑類和其他抗真菌藥物。

烯丙胺和唑類藥物透過不同作用機理殺死真菌細胞,例如影響細胞壁的某種物質,令細胞因內含物漏出而死亡。烯丙胺的例子有特比萘芬,而唑類的例子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其他如灰黃霉素的抗真菌藥物,是藉防止真菌細胞生長和繁殖而發揮作用。

在理想的情況下,抗真菌藥物治療應在確定感染病源體後才作出選擇,但往往在病原體被培養和確定之前便要進行治療,
特別是免疫缺陷患者,因為感染通常會迅速發展。
 

返回最頂

 
 

口服抗真菌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正如所有藥物一樣,口服抗真菌藥物同樣有副作用。在大多數情況下,副作用很溫和,而且只會持續一段短時期,但也有一些罕有個案,會出現較嚴重的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如下:

  • 感到不適
  • 噁心
  • 腹部不適或腹痛
  • 腹瀉
  • 腸胃氣脹
  • 頭痛
  • 紅疹
  • 消化不良

口服抗真菌藥物也可引致嚴重反應,如過敏性反應(面部、頸部或舌頭腫脹或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皮膚反應(如脫皮或皮膚起水泡)。此外,在一些罕有的個案,可能出現肝臟受損(特別是酮康唑和伊曲康唑)。

 

返回最頂

 
 

口服抗真菌藥物的注意事項

有肝病或服用其他藥物曾出現肝損害的患者,應避免使用或慎用口服抗真菌藥物。應告知醫生你正在服用的藥物,以及熟悉肝病的病徵,如出現食慾減低、噁心、嘔吐、疲勞、腹痛或深色小便等徵狀,應立即求醫。

有心臟或腎臟疾病的患者,應慎用某些口服抗真菌藥物。此外,對於急性卟啉症(一種影響神經系統及/或皮膚的先天性疾病)患者,大多數口服抗真菌藥物都應避免使用。

服用其他藥物,例如制酸劑胃藥,可能阻礙口服抗真菌藥物的吸收。此外,口服抗真菌藥物可能改變其他藥物,例如雌激素(一些避孕丸所含的荷爾蒙)和華法林(抗凝血藥物)的效用。

 

返回最頂

 
 

服用口服抗真菌藥物一般須知

  • 根據建議完成藥物的療程。切勿過早停藥,否則感染會復發。

  • 藥物的療程可能很長,你要有耐性,並應聽從醫生的指示服藥。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淋浴時經常徹底清潔皮膚和雙腳。

  • 經常保持身體乾爽,例如淋浴後徹底擦乾身體,尤其是腳趾之間。

  • 穿著清潔和乾爽的鞋和棉襪。

  • 每天更換襪子。經常清洗襪子、衣服和毛巾。

  • 避免穿著過緊的內衣。棉質衣物是最好的選擇。
  • 切勿與其他人共用衣物、鞋、襪子或毛巾和其他個人物品,如梳子、指甲鉗、髮飾、帽子和枕頭。

  • 接觸患病的皮膚後,要經常洗手,以預防感染擴散。
 

返回最頂

 
 

與你的醫生溝通

  • 應與醫生溝通以訂立最佳的治療方案。醫生會處方最適當的藥物和劑量。

  • 一些抗真菌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告知醫生關於你正在服用的藥物,包括成藥,醫生會決定你可安全服用哪些抗真菌藥物。

  • 告知醫生關於你的病歷資料,因某些疾病可能要採取特別預防措施。

  • 告知醫生你是否懷孕或餵哺母乳,因為孕婦或餵哺母乳的婦女不應服用大部分的口服抗真菌藥物。

  • 如你懷疑身體出現的徵狀或副作用與你服用的抗真菌藥物有關,應盡早徵詢醫生的意見。

  • 如你需要長期服用抗真菌藥物,應遵照醫生的指示定期覆診。

  • 如你的徵狀惡化或對正在服用的藥物有任何顧慮,請徵詢醫生的意見。
 

返回最頂

 
 
抗真菌藥物的貯存

口服抗真菌藥物應存放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返回最頂

 
 
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衞生署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對撰寫本文章作出寶貴的貢獻。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3年9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