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口 服 抗 病 毒 藥 物

 
 

引言

抗病毒藥物是一類專門用作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有關感染的例子包括流感、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將會在另一篇文章描述)。抗生素對於治療病毒感染沒有作用,不像特定的抗病毒藥物用於對抗特定的病毒。抗病毒藥物不會破壞目標病原體,但會通過令酵素失去活性而抑制病原體的複製。

抗病毒藥物可有助避免感染惡化,也可減低感染復發的機會。該類藥物有時會用於免疫系統不能正常運作的病人,以預防病毒感染。不過,接種疫苗可能是預防季節性流感和肝炎這些病毒感染的較佳和較安全的選擇。病毒感染的典型例子如下:

1. 流感:

流感是一種攻擊呼吸系統(包括鼻、喉和肺部)的病毒感染。流感及其併發症可以很嚴重。有較高風險出現流感併發症的人羣包括幼兒、老年人、孕婦、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和長期病患者。

 
2. 疱疹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感染通常由單純疱疹病毒和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這些病毒亦已知分別引致唇皰疹或生殖器疱疹和水痘或帶狀疱疹。

3. 病毒性肝炎:

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類型是甲、乙和丙型肝炎,分別由甲、乙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肝炎由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而乙和丙型肝炎則由血液或體液傳播。

 

返回最頂

 
 

治療

病毒感染輕則引致輕微疾病如傷風感冒,重則引發嚴重疾病如後天免疫力缺乏症。很多時候,患者被診斷為受到病毒感染,卻沒有致病病毒的具體資料。通常其徵狀相對輕微,患者能自然康復而無需治療,尤其是免疫力正常的人。有關例子包括引致傷風感冒和病毒性腸胃炎的輪狀病毒感染。

不同類型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特定的病毒感染,尤其是用於免疫力低下的人士。這些口服抗病毒藥物全是處方藥物,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和建議使用。

1. 流感:

奧司他韋(神經氨酸酵素抑制劑)通過抑制神經胺酸酶而減低甲、乙型流感病毒的複製。奧司他韋在出現流感病徵的48小時內使用。而對於健康人士,也能減少流感徵狀1至1.5日。

當流感在社區蔓延時,奧司他韋用於接觸病毒後預防流感。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當疫苗接種不涵蓋引起感染的病毒株,亦會因為免流感發展成流行病,才會使用奧斯他韋。

2. 疱疹病毒感染:

嚴重的病毒感染、初生嬰兒的疱疹病毒感染或免疫力低下人士的病毒感染,都需要使用全身性抗病毒藥物治療。原發或復發的生殖器疱疹感染,會以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單純疱疹感染的治療應盡早開始,通常在感染出現頭幾日內治療。

對於健康的1個月至12歲兒童,水痘徵狀通常輕微,一般無須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不過,水痘在青少年和成人身上出現較為嚴重; 對於健康的青少年和成人,抗病毒藥物治療在出疹24小時內使用,可減低徵狀的持續時間和嚴重性。對於免疫力低下和特別高危(如因患有嚴重心血管或呼吸道疾病或慢性皮膚疾病)的人士,一般都會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

對於帶狀疱疹,全身性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減低疼痛的嚴重性和持續時間,減少併發症和縮短排毒期。抗病毒藥物治療應在出疹72小時內開始,通常持續治療7至10日。

 

治療上述病毒感染的藥物例子包括阿昔洛韋和泛昔洛韋(鳥嘌呤核苷類似物)。

3.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應由專科醫生啟動。急性非複雜性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對症治理。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炎的主要成因。

對於慢性乙型肝炎,初期治療的選擇包括恩替卡韋(核類逆轉錄抑制劑),或替諾福韋(核酸逆轉錄抑制劑)其他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藥物包括阿德福韋(核酸逆轉錄抑制劑)、拉米夫定(核類逆轉錄抑制劑)或替比夫定(一種具有特定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

治療慢性丙型肝炎通常會聯合使用幾種藥物。利巴韋林(核苷衍生物)和干擾素(只有注射劑型的免疫調節藥物)聯合使用,或前兩者藥物與波普瑞韋或替拉瑞韋(蛋白抑制劑,能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1的複製,但它們對於其他病毒基因型的效果較少)聯合使用。

 

返回最頂

 
 

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抗病毒藥物類別 常見副作用 注意事項
1. 神經氨酸酵素抑制劑
  • 噁心及嘔吐
  • 腹痛
  • 支氣管炎
  • 失眠
  • 暈眩
  • 腎功能受損患者需減少劑量,以及腎功能嚴重受損患者避免使用
2. 鳥嘌呤核苷類似物
  • 血液變化
  • 紅疹
  • 發燒
  • 頭痛
  • 腸胃道不適
  • 腎功能受損的患者需減少劑量
  • 肝功能嚴重受損或患有失代償肝硬化的病人避免使用
3. 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
  • 咳嗽
  • 頭暈
  • 疲倦
  • 腸胃道不適
  • 紅疹
  • 肝硬化、肝臟變大或有其他肝病風險因素的患者慎用
  • 腎功能受損患者需減少劑量
4. 核類逆轉錄抑制劑
  • 頭痛
  • 疲倦
  • 頭暈
  • 噁心
  • 腹瀉
  • 消化不良
  • 失眠
  • 嘔吐
  • 肝臟變大或有其他肝病風險因素的患者慎用
  • 接受治療期間或終止治療後的數個月,仍須密切監測肝功能
  • 腎功能受損患者需減少劑量
5. 核酸逆轉錄抑制劑
  • 腸胃道不適如厭食、腹痛及腹脹
  • 無力
  • 頭暈
  • 疲倦
  • 頭痛
  • 肝臟變大或有其他肝病風險因素的患者慎用
  • 同時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須密切監測肝功能
  • 須每3個月監測腎功能
  • 腎功能受損及同時使用其他可影響腎功能藥物的患者需減少劑量
6. 蛋白抑制劑
  • 貧血
  • 疲倦
  • 頭痛
  • 噁心
  • 味覺失調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忌用
  • 有必要作及時評估及治療感染
 

返回最頂

 
 

服用抗病毒藥物一般須知

  • 根據醫生指示服用藥物。切勿自行停藥或改變用藥方案。

  • 注意均衡飲食、定時運動、有足夠休息、紓減壓力和避免吸煙,以增強身體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

  • 部分病毒感染具傳染性,患者應避免接觸免疫功能較弱的人如嬰兒、幼童、長者及孕婦。


 

返回最頂

 
 

與你的醫生溝通

  • 應徵詢醫生的意見以訂立最佳的治療方案。醫生會因應你的情況和對藥物的反應,處方最適當的藥物。

  • 你可能獲處方多於一種藥物以治療感染,你應確保自己清楚每種藥物的用途和用法,如有任何疑問,應向醫生查詢。

  • 告知醫生關於你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和正在服用任何的藥物,因這些因素可能在決定治療方案時要採取特別預防措施。

  • 如你懷疑身體出現的徵狀或副作用與你服用抗病毒藥物有關,應盡早徵詢醫生的意見。醫生可能會覆檢你所服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

  • 如你需要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應遵照醫生的指示定期覆診。
 

返回最頂

 
 

抗病毒藥物的貯存

口服抗病毒藥物應存放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返回最頂

 
 
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衞生署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對撰寫本文章作出寶貴的貢獻。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3年8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