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Print Page
 

解 痙 藥 和 止 嘔 藥

 
 

腸痙攣和嘔吐


腸痙攣是大腸和小腸肌肉的不受控制收縮,並可伴隨胃氣脹、腹脹、腹瀉和便秘。嘔吐是身體迫使胃的內容物經食道由口吐出來。

 

腸痙攣和嘔吐不是疾病,而是多種長期病患的常見病徵。腸痙攣經常出現於腸易激綜合症、腸胃炎、食物敏感和情緒壓力。嘔吐是腸胃炎、懷孕早期晨吐、食物中毒、旅行嘔吐、嚴重痛症、偏頭痛、眩暈的其中一個常見徵狀,亦是化療和麻醉的其中一種副作用。嚴重的嘔吐可引致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返回最頂

 
 

治療


治療腸痙攣和嘔吐的根本方法是在醫生監督下找出病因和作出適當的治理。當病因經治理後而徵狀仍持續,則可考慮分別使用解痙藥和止嘔藥來紓緩腸痙攣和嘔吐。此外,在一些預計會發生嘔吐的情況,例如旅行嘔吐、晨吐、化療或手術,止嘔藥可用作預防嘔吐。

 

返回最頂

 
 

解痙藥


解痙藥用作鬆馳平滑肌,故能紓緩痙攣的痛楚。解痙藥分為兩個主要類別: 鬆馳平滑肌藥物,例如阿爾維林和美貝維林,和抗膽鹼藥物,例如東茛菪鹼。

大多數解痙藥屬藥劑師監督下在藥房售賣的藥物,或屬處方藥物。它們具有很多劑型如藥丸、膠囊、糖漿、注射劑和外用貼布。

 
 

返回最頂

 
 

解痙藥的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解痙藥類別
 
常見副作用
 
注意事項
 
1. 鬆馳平滑肌藥物
  • 嘔心
  • 呼吸困難
  • 頭痛
  • 暈眩
  • 皮膚瘙癢和紅疹
  • 麻痺性腸梗阻患者避免使用
2. 抗膽鹼藥物
  • 昏昏欲睡
  • 便秘
  • 心跳不規律/加快
  • 泌尿緊急和尿瀦留
  • 視力模糊
  • 口乾
  • 潮紅
  • 兒童和長者慎用
  •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容易患上閉角青光眼的病人慎用
  • 重症肌無力、幽門狹窄、麻痺性腸梗阻和前列腺增生患者避免使用
 

返回最頂

 
 

服用解痙藥一般須知


  • 解痙藥主要用作紓緩徵狀而並不是作永久治療用,因此避免過量使用此類藥物。

  • 由於解痙藥可能抑制徵狀和隱藏相關的疾病,所以此類藥物不應在没有徵詢醫生意見下服用。延誤治理相關的疾病可引致嚴重的後果。

  • 建議在餐前30分鐘至1小時,或根據醫生指示下服用解痙藥。

 

返回最頂

 
 

止嘔藥


止嘔藥透過抑制相關的受體達至止嘔作用。止嘔藥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但比較常用的包括抗組織胺(如異丙嗪和苯海拉明)、抗膽鹼藥物(如東茛菪鹼)、酚噻嗪(如丙氯拉嗪)、多巴胺拮抗藥(如由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和5-HT3受體拮抗藥(如昂丹司琼和格拉司琼)。止嘔藥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嘔吐的成因。舉例來說,東茛菪鹼和抗組織胺是用作防範旅行嘔吐的主要藥物,而5-HT3受體拮抗藥對於處理接受化療和手術後的嘔吐有幫助。

大多數常用的止嘔藥屬於藥劑師監督下在藥房售賣的藥物,或屬於處方藥物。它們的劑型包括有片劑、膠囊、糖漿、注射劑、栓劑和外用貼布。

 
 

返回最頂

 
 

止嘔藥的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止嘔藥類別
 
常見的副作用
 
注意事項
 
1. 抗膽鹼藥物
  • 昏昏欲睡
  • 便秘
  • 心跳不規律/加快
  • 泌尿緊急和尿瀦留
  • 視力模糊
  • 口乾
  • 潮紅
  • 兒童和長者慎用
  •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容易患上閉角青光眼的病人慎用
  • 重症肌無力、幽門狹窄、麻痺性腸梗阻和前列腺增生患者避免使用
2. 抗組織胺
  • 昏昏欲睡
  • 頭痛
  • 口乾
  • 視力模糊
  • 便秘
  • 泌尿緊急和尿瀦留
  • 兒童和長者慎用
  • 患有前列腺肥大、尿瀦留和容易患上閉角青光眼的病人慎用
3. 酚噻嗪
  • 面部和身體出現異常的動作
  • 舌頭、面部和頜出現有規律和不自主的動作
  • 震顫
  • 不安
  • 鎮靜
  • 兒童和長者慎用
  • 患有心血管疾病、柏金遜症、癲癇症、抑鬱症、重症肌無力、前列腺肥大和容易患上閉角青光眼的病人慎用
  • 中樞神經系統受抑壓和嗜鉻細胞瘤患者避免使用
4. 多巴胺拮抗藥
  • 面部和身體出現異常的動作
  • 昏昏欲睡
  • 高泌乳素血症
對於氧氯普胺
  • 兒童、青年人和長者慎用
  • 患有高血壓、心臟傳導障礙和癲癇症的病人慎用
  • 腸道梗阻,穿孔或出血和嗜鉻細胞瘤患者避免使用
對於多潘立酮
  • 兒童慎用
  • 泌乳激素瘤患者避免使用
5. 5-HT3受體拮抗藥
  • 便秘
  • 頭痛
  • 潮紅
  • 注射部位的反應
  • 亞急性腸梗阻或容易出現QT波間距延長的病人慎用
  • 先天性長QT綜合徵患者避免使用
 

返回最頂

 
 

服用止嘔藥一般須知


  • 止嘔藥主要用作紓緩徵狀而並不是作永久治療用,因此避免過量使用此類藥物。

  • 由於止嘔藥可能抑制徵狀和隱藏相關的疾病,所以此類藥物不應在没有徵詢醫生意見下服用。延誤治理相關的疾病可能引致嚴重的後果。

  • 因為此類藥物大部份都能令人有睡意,所以在服用止嘔藥後,切勿駕駛或操作機械。

  • 因為此類藥物大部份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以及酒精能加強上述抑制反應,所以服止嘔藥時不應飲用酒精,以免產生有害的影響。

  • 嘔吐後在數小時內避免進食固體食物,多休息和持續飲用少量的液體以防脫水。

  • 避免強烈的氣味和其他觸發因素(如熱力和閃爍的燈光),有助紓緩嘔吐。

 

返回最頂

 
 

與你的醫生溝通


  • 在使用解痙藥和止嘔藥前應徵詢醫生的意見,特別是懷孕或餵哺母乳的婦女更應注意。

  • 切勿未經醫生指示給予兒童和老年人服用解痙藥和止嘔藥,因為他們較易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

  • 如嘔吐是因你正在服用的藥物所引致,請徵詢醫生的意見,切勿自行停服該藥物。

  • 如你的嘔吐物呈綠色或帶血,請立即徵詢醫生的意見。

  • 如嘔吐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嚴重胃痛或頭痛,或超過12小時無法飲用液體,請立即徵詢醫生的意見。

 

返回最頂

 
 

解痙藥和止嘔藥的貯存

解痙藥和止嘔藥應存放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雪櫃內。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返回最頂

 
 
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衞生署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對撰寫本文章作出寶貴的貢獻。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13年5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