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至 主 要 內 容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列印頁面
 

口 服 傷 風 咳 藥

 
 
 

傷風感冒


傷風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輕微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會自然痊癒。與傷風感冒有關的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 (痰咳及乾咳)、咽喉痛及打噴嚏。有時候,你亦可能會感到疲倦、頭痛或有輕度發熱。

  Common Cold

可引致傷風感冒的病毒超過200種,而大多數患者會於一至兩周内康復,若傷風感冒的症狀持續超過14天或有其他症狀出現 (例如:痰中帶血、呼吸困難、發高燒 [注意此常見於小童]),則應儘快求診。


返回最頂

 
 

治療

由於傷風感冒屬於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不會治愈病情。治療的主要方向在於舒緩相關的症狀。飲用充足的液體,多休息及服用減輕症狀的藥物均可改善你的狀況。


返回最頂

 
 

常用的傷風咳藥


大多數的傷風咳藥可於藥物銷售商購買(如大部份含有袪痰劑和化痰劑的咳藥水或舒緩咽喉不適的喉糖等),而某些藥物則須於註册藥房由藥劑師監督下銷售(如含有偽麻黃鹼成分的通鼻塞藥、含有右甲嗎喃成分的鎮咳劑等)

  Common medication for cough and cold

口服傷風咳藥有不同劑型,如藥丸、膠囊、粉劑、糖漿、舔膏劑或喉糖。很多傷風咳藥是含有數種成份的複方產品,用以舒緩感冒引起有關的不同症狀。

常用於治療傷風感冒的藥物有:

1. 止痛退燒藥

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阿士匹靈、布洛芬均是有效的止痛及退燒藥。在這三種藥物中,對乙醯氨基酚是香港最為常用的鎮痛和解熱藥物,一般以品牌產品或非專利名稱產品出售。肝功能受損的病人在使用這三種藥物時應特別小心。服用過量的對乙醯氨基酚可嚴重損害肝功能,甚至導致死亡。阿士匹靈及布洛芬雖然皆可令肝功能受損,但較為罕見。 阿士匹靈及布洛芬亦會刺激胃壁膜並引致胃部不適。此外,兒童服用阿士匹靈可增加出現一種以急性腦炎和肝脂肪變性為特徵的雷爾氏綜合症的風險,因此一般不會用於兒童以治療傷風感冒。 事實上,雷爾氏綜合症幾乎只出現於幼童身上,而數份研究亦顯示雷爾氏綜合症與服用阿士匹靈是有關連的。在香港,除非在醫生指示下,否則並不建議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阿士匹靈。

  Analgesics

2. 通鼻塞藥

擬交感神經藥被廣泛用作通鼻塞藥以助傷風感冒患者通鼻塞。此類藥物收縮血管以減少鼻黏膜的腫脹,從而減輕鼻塞以致呼吸暢順。口服通鼻塞藥的例子包括偽麻黃鹼、麻黃鹼和去氧腎上腺素。口服通鼻塞藥可引致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和增強服用者的醒覺性(固若下午後服藥,可使病人難以入睡)。 此外,患有某些疾病的病人如高血壓及青光眼患者,在服食通鼻塞藥時可能須採取特別的措施,故使用此類藥前應徵詢醫生意見。

  Decongestants

3. 咳嗽藥物

咳嗽是你身體為清除咽喉和呼吸道內的黏液或其他刺激物而作出的自然保護反應。一般用於傷風感冒患者的咳藥可分為鎮咳劑、袪痰劑和化痰劑三種。

  Cough medicines

乾咳的治療(即沒有帶痰的咳嗽)

  • 鎮咳劑^

    大部份的鎮咳劑是透過直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咳嗽中樞以抑制咳嗽的反射作用。鎮咳劑^的例子包括可待因*和右甲嗎喃。可待因*雖然有效,但可導致上癮、便秘及倦睡。此外,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忌食可待因*。十二至十八歲已有其他風險因素或可增加對可待因*抑制呼吸作用的敏感度的青少年應避免使用可待因*,除非服用可待因*的效益大於風險。風險因素包括與肺換氣不足有關的情況,例如進行手術後、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肥胖、嚴重肺部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及同時使用會引致抑制呼吸的藥物。右甲嗎喃的副作用一般較可待因*為少,但仍然可導致上癮或引致倦睡。 病人如服藥後感到睏睡或警覺性降低,便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許多鎮咳劑亦添加緩和藥,這些添加劑於咽喉形成一層保護膜以減輕刺激。常用的緩和藥包括蜜糖、糖漿、甘油和甘草。

痰咳的治療(即帶痰的咳嗽)

  • (i) 袪痰劑

    袪痰劑的作用在於增加呼吸道的分泌,使痰更容易經呼吸道排出。常用的袪痰劑有銨鹽、愈創甘油醚、依必格酊、美遠志和枸櫞酸鈉。 很多傳統的袪痰劑,包括依必格酊、海葱和氯化銨亦有刺激胃黏膜的反射作用以達到催吐功效,幫助清除頑痰。由於上述的藥理,很多的袪痰劑可能會引致腸胃道不適 (少見於服用正常劑量的愈創甘油醚製劑)

  • (ii) 化痰劑

    化痰劑降低黏液粘性,從以使呼吸道的黏液更容易移除。常用的化痰劑包括溴己新、氨溴索、胱氨酸和羧甲司坦。

4. 抗組織胺藥物

具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可用作鎮咳劑,典型的例子包括苯海拉明或異丙嗪。它們的鎮咳功效可能源於其鎮靜作用。此外,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亦能減少流鼻水和噴嚏,因此它們可用於止夜咳,尤其是因鼻水倒流或敏感性鼻炎引起的夜咳。 而傷風咳藥的複方製品亦常加入抗組織胺如氯苯那敏和溴苯那敏等。然而,非鎮靜性的抗組織胺並沒有抗毒蕈碱的作用,所以對舒緩非敏感性的流鼻水徵狀並沒有功效。

  Antihistamines

如果病人服用抗組織胺後感到睏睡,便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 雖然非鎮靜性的抗組織胺較少出現睏睡情況,但病人如須進行需要高警覺性的活動(例如駕駛),仍應提高警覺及需於感到睏睡時避免駕駛或操作機械。由於抗組織胺會減少支氣管分泌從而增加黏液的粘性,導致痰難以被移除,固不應用於治療痰咳。


 

返回最頂

 
 

減輕口服傷風咳藥的副作用


口服傷風咳藥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及其嚴重性取決於所使用的藥物種類、劑量和療程的長短。對於可引致胃部不適的藥物如布洛芬、亞士匹靈和袪痰劑,於進食後服用或可減少出現胃腸道不適的風險。 對於可提高醒覺性的藥物如口服擬交感神經藥,應減少在晚上服用以避免影響入睡。 而在服用可待因*的製劑時可飲用充足的水份以預防便秘。為避免抗組織胺的鎮靜作用影響日間工作,你可以於臨睡前才服藥。

  Side Effects
 

返回最頂

 
 

服用傷風咳藥的一般須知


  • 傷風咳藥不適用於六歲以下兒童。如你的小孩正患有傷風咳的症狀,你應向醫生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案。

  General advice
  • 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忌食可待因*。十二至十八歲已有其他風險因素或可增加對可待因*抑制呼吸作用的敏感度的青少年,除非服用可待因*的效益大於風險,否則應避免使用。風險因素包括與肺換氣不足有關的情況,例如進行手術後、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肥胖、嚴重肺部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及同時使用會引致抑制呼吸的藥物。

  • 你應熟悉正在服用的藥物名稱及劑量,並留意它們可能引致的副作用。不少傷風咳藥含有多種成分,你應細心閱讀產品標籤或徵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以了解產品的有效成分和與你正服用的藥物可能出現的藥物相互作用。並且避免服食有相同有效成分的藥物,以防服用過量。

  • 許多傷風咳藥都可以引起睏睡或影響警覺性,如你正服用此類藥物,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如你須於服用傷風咳藥時駕駛或操作機械,須徵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 服用傷風咳藥時不要飲酒,因酒精會增加藥物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和嚴重性。

  • 一些傷風咳藥成分如偽麻黃鹼、去氧腎上腺素或布洛芬可引致血壓上升。你於服用這類藥物前應徵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 你應遵照標籤上的用藥指引或醫生或藥劑師的指示服藥以降低產生副作用的風險。

  • 由於一些此類藥物含有咖啡因,在服用這些藥物時,你應該避免飲用太多含咖啡因的飲品,例如茶、咖啡和可樂。

  • 盡量於每日同一時間服藥。如你忘記服藥,並已接近下一劑的服用時間,則毋須補服而依時服食下一劑量,切勿同時服用雙倍劑量。

  • 如你的症狀惡化或你對正在服用的藥物有疑問,請徵詢醫生意見。

  • 哺乳期的婦女應先徵詢醫生意見,方可服用任何咳嗽藥物。不建議服用含可待因*藥物期間的婦女餵哺嬰兒,因為進食母乳的嬰兒可能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包括過度鎮靜、抑制呼吸及死亡。


 

返回最頂

 
 

與醫生或藥劑師溝通


  • 傷風咳藥最好是於醫生或藥劑師監察下服用,尤其是當用於兒童時。

  • 徵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去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是審慎的態度。不同類型的傷風咳藥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和副作用,你的醫生或藥劑師會在考慮你的狀况後為你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Communication with your doctor
  • 由於傷風咳藥可能會與其他藥物有相互作用,而患有某些疾病如高血壓、肝或腎功能損傷的病人,在服用傷風咳藥時須採取特別的措施,所以你應告知你的醫生你正在服用的藥物及醫療紀錄。



  • 一些藥物成分如偽麻黃鹼應盡量避免於懷孕時服用,如你正在懷孕,應告訴你的醫生或藥劑師。

  • 某些傷風咳藥成分可經母乳傳送,如你正在餵哺母乳,應告訴你的醫生或藥劑師。不建議服用含可待因*藥物期間的婦女餵哺嬰兒,因為進食母乳的嬰兒可能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包括過度鎮靜、抑制呼吸及死亡。

  • 若出現任何懷疑與傷風咳藥有關的副作用或徵症狀,你應儘快求醫或尋求藥劑師意見,以便重新檢討你所服用的藥物。

 

返回最頂


 

藥物的貯存

藥物應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除非在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冰箱內。此外,應妥善保管藥物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自2024年1月26日起,藥房在供應含有可待因的非處方藥物時,須按法例要求記錄購買者的個人資料,包括其身份證號碼。
^ 由於含「嗎啉乙基嗎啡」的藥劑製品的效益不再超過其風險,因此自2024年1月1日起,含該成分的藥劑製品已被禁止在香港使用。


 

返回最頂


 
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監測及流行病學處和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對編寫這篇文章作出的寶貴貢獻。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42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