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至 主 要 內 容
PS_banner_01aPS_banner_01b
列印頁面
 

口 服 抗 高 血 壓 藥 物

 
 

高血壓


血壓是指當心臟把血液泵進動脈時,血液於動脈壁上所造成的壓力。血壓水平會因年齡、性別、體能活動水平和情緒變化等因素而產生變化。

高血壓是指血壓持續地高於正常範圍,即收縮壓(上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或舒張壓(下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引致高血壓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的增長、高血壓家族史、缺乏運動、攝取過多鹽分、飲酒過量、過重和有吸煙習慣。某些藥物或疾病,如腎臟或內分泌疾病,也可能會引起高血壓。

患上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的病徵,許多患者可能在檢查血壓或出現併發症時才發現患病。血壓太高可引致眩暈、視線模糊不清、頭痛、疲勞和面部發紅等症狀。正確地管理高血壓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控制欠佳的高血壓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中風、冠心病、心臟衰竭和腎功能受損等。

  高血壓
 

返回最頂

 
 

抗高血壓藥物

抗高血壓藥物是用來降低高血壓的藥物。市面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抗高血壓藥物可以幫助降低血壓。

抗高血壓藥物可能會引起些副作用,但這些通常可以透過調整劑量或轉換另一類抗高血壓藥物來解決。病人應仔细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如果有任何擔憂或疑問時,應向你的醫生查詢。

在香港,抗高血壓藥物須經醫生處方才可在藥房配發。此類藥物只能在醫生密切的監察下服用。市面上有多種不同劑型的抗高血壓藥物,包括口服劑 (如藥片或膠囊)和注射劑 (如肌肉或靜脈注射劑)。而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的口服藥物包括:

  抗高血壓藥物

1. 甲型(α)阻斷劑 (如:多沙唑嗪、哌唑嗪)

2.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 (如:依那普利、賴諾普利、培哚普利)

3. 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 (如:氯沙坦、替米沙坦、纈沙坦)

4. 乙型(β)阻斷劑 (如:阿替洛爾、美托洛爾及普萘洛爾)

5. 鈣離子阻斷劑 (如:地爾硫䓬、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

6. 中樞性降壓藥 (如:甲基多巴)

7. 直接腎素抑制劑 (如:阿利吉侖)

8. 利尿藥 (如:阿米洛利、呋塞米及吲達帕胺)

9. 血管舒張劑 (如:肼屈嗪)

 

返回最頂



  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藥物分類
常見的副作用
注意事項

1. 甲型(α)阻斷劑

嗜睡、體位性低血壓、暈厥、心跳過速、水腫、乏力、眩暈、頭痛、口乾

  • 首劑藥物應在睡前服食,以避免產生體位性低血壓

2.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持續的乾咳。
其他: 眩暈、高血鉀、血管性水腫(臉部和頸部腫脹)、皮膚出疹。

  • 孕婦忌食
  • 不建議同時使用鉀補充劑、保鉀利尿劑及含鉀的代鹽
  • 禁止合併使用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及含阿利吉侖(aliskiren)成分藥品於糖尿病患或腎功能不全患者 (GFR < 60 ml/min/1.73 m2)
  • 不建議同時使用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或阿利吉侖(aliskiren)
  •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及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不應合併使用於糖尿病腎病變患者

3. 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

眩暈、頭痛、高血鉀、血管性水腫(臉部和頸部腫脹)

  • 不建議同時使用鉀補充劑、保鉀利尿劑及含鉀的代鹽
  • 禁止合併使用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及含阿利吉侖(aliskiren)成分藥品於糖尿病患或腎功能不全患者 (GFR < 60 ml/min/1.73 m2)
  • 不建議同時使用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或阿利吉侖(aliskiren)
  •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及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不應合併使用於糖尿病腎病變患者

4. 乙型(β)阻斷劑

疲倦、手腳冰冷、心跳緩慢、腹瀉、噁心、眩暈、失眠

  • 患有哮喘、支氣管痙攣或有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不應服用乙型(β)阻斷劑
  • 糖尿病患者服用後可掩蓋低血糖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徵狀

5. 鈣離子阻斷劑

面部潮紅、頭痛、腳踝腫脹、便秘、眩暈、疲倦

  • 服用某些鈣離子阻斷劑時,應避免飲用西柚汁
  • 多吃高纖膳食及喝大量的液體,以減少便秘的副作用

6. 中樞性降壓藥

頭痛、眩暈、疲倦、口乾

  • 可使人昏昏欲睡,如受影響,病人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

7. 直接腎素抑制劑

腹瀉、高血鉀、眩暈、關節痛

  • 禁止合併使用阿利吉侖(aliskiren) 與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於糖尿病患或腎功能不全患者 (GFR < 60 ml/min/1.73 m2)
  • 不建議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 (GFR < 30 ml/min/1.73 m2) 使用
  • 不建議同時使用阿利吉侖(aliskiren) 與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

8. 利尿藥

尿頻、脫水、眩暈、肌肉痙攣和腸胃不適、眼部疾病

  • 應在早上服用
  • 某些利尿藥可引致血鉀或血鈉水平偏低
  • 磺胺類(Sulfonamides)或其衍生藥物可引起特異體質反應,導致脈絡膜積水、繼發性急性隅角閉鎖型青光眼和/或急性短暫近視

9. 血管舒張劑

頭痛、噁心、嘔吐、心跳加快、胸口痛、關節痛

  • 如果你有關節炎的徵狀、不明原因的發燒或疲倦,應告訴你的醫生
 

返回最頂

 
 

服用抗高血壓藥物須知*


當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時,應牢記以下事項:
  • 熟悉你正在服用的藥物名稱及劑量,並留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 遵照醫生的指示定時服藥,有助有效地控制高血壓。除非醫生建議你改變治療方案,否則,你仍要保持服用相同劑量的藥物,即使你的血壓有所改善。

  • 不要在沒有醫生指示的情況下自行停藥,並應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服藥。如你忘記服藥,除非當時已接近服食下一劑量的時間,否則應盡快補服。如已差不多到下次服藥的時間,則毋須補服而只依時服食下一劑量便可,切勿同時服用雙倍劑量。

  • 藥物不應與酒精類飲品同服,以避免引致頭暈及昏暈。

  • 某些類別的抗高血壓藥物可引致頭暈或昏昏欲睡,這些情況於服藥初期或在藥物劑量有所更改後較常見。如你覺得頭昏眼花,就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如有關情況持續,你亦應諮詢醫生。

  • 你應確保有足夠數天存量的藥物,不要拖延至最後一刻才續配處方。

  服用抗高血壓藥物須知
 

返回最頂

 

 

與醫生溝通*



  • 抗高血壓藥物只能在醫生監督下使用。

  • 向醫生徵詢以確定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不同的抗高血壓藥物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及副作用,醫生會因應你的臨床狀況及治療反應,處方最合適的藥物。

  • 因某些藥物可能會與抗高血壓藥物有相互作用,及某些疾病可能須採取特別的預防措施,你應告知你的醫生你正在服用的藥物及病史。

  • 某些類別的抗高血壓藥物,如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及血管收縮素II接受體拮抗藥,可能會影響胎兒,因此不應在懷孕期間使用。如你正在懷孕,請告訴你的醫生。

  • 某些類別的抗高血壓藥物可能會進入母乳。如你正在餵哺母乳,請告訴你的醫生。

 
與醫生溝通
與醫生溝通
 
  • 如你懷疑你的徵狀或副作用與你的抗高血壓藥物有關,應盡早向醫生查詢。

  • 請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定期覆診及依照醫生的指示在家監察血壓是非常重要。

  • 在服用任何藥物或健康產品前,應先向醫生查詢,因這些產品可能會影響你的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或與你的抗高血壓藥有藥物禁忌。

  • 自行服用健康產品不僅可能加重病情,更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後果。事實上,部分有聲稱能穩定血壓的健康產品,經化驗所分析確認,確實違法摻雜了抗高血壓藥物。因此,在服用其他健康產品前,請務必諮詢醫生並遵循所定的治療方案。

 

 

返回最頂

 

 

藥物的貯存

抗高血壓藥物應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通常無需冷藏。此外,應妥善將藥物存放在兒童無法觸及和看見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此資訊可能未能涵蓋所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注意事項或醫療建議。有關用藥指導,請務必諮詢您的醫護專業人員。

返回最頂


 
藥物辦公室特此鳴謝監測及流行病學處和專業發展及質素保證對編寫這篇文章作出的寶貴貢獻。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202510





返 回